翻页 夜间
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复山河 > 第三百二十六章、重启捐官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关中,白水县。

    “大哥,回去吧!

    这鬼天气,都能把人给冻死,应该不会有商旅路过了。”

    在咧咧寒风下,身着破棉袄的干瘦青年,颤颤巍巍说道。

    山贼做到他们这份儿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如果不是家中断粮,也不会想起干这无本买卖。

    看众人手中的武器就知道,这是一支草台班子队伍。

    除了少数人手持大刀外,其余人拿的都是竹枪。

    经过了数千年的开发,关中大地的各个山头,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为数不多的山林,都被世家大族占据。

    想要赶制长枪,也找不到合适的圆木。

    竹子生长速度快,分布范围广,廉价的竹枪成了各地山贼、土匪、义军们的最爱。

    “再等等吧!

    赶上这青黄不接的时节,如果迟迟没有收获,今年的日子就要难熬了。”

    领头的中年男子一脸无奈的说道。

    最近几年,关中大地天灾不断。

    刚出现粮食歉收的时候,地主老爷们为了兼并土地,还很慷慨的借粮。

    还不上钱简单,直接拿土地抵债,不够的话当长工慢慢还钱。

    再不够的话,还有可以卖身为奴。

    在这一过程中,官府不仅没有赈灾,反倒是不断加征辽饷。

    几年折腾下来,不光自耕农破产,一些富户、小地主也承受不住压力,加入到了破产队伍中。

    眼看着粮仓中存粮不断减少,天灾依旧没有停下来,老爷们也变得吝啬了起来。

    顾忌家族名声的,还做做样子赈灾,更多的都选择了冷眼旁观。

    老爷们不需要那么多奴仆丫鬟,到了这种青黄不接的时节,想卖儿卖女都找不到正经人家。

    破产农民只能自谋生路,民间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惨状。

    严苛的户籍制度,限制了灾民流动。

    世家大族为了自家的安全,纷纷组建民团,配合官府镇压民间起义。

    血腥的杀戮,暂时压制住了矛盾,却无法解决民间缺粮的困境。

    为了填饱肚子,百姓或是进山落草为寇,或是流亡他乡。

    “大哥,现在这种时节,商旅本将不多。

    我们一天遇上的,基本上都是逃荒的穷鬼,根本没有什么可抢的。

    与其在这里苦等,不如召集乡邻干一票大的,直接抢了黄举人。

    想来以黄家的存粮,应该能让我们渡过这个灾年。”

    干瘦青年白六跃跃欲试道。

    落草为寇之后,受自身实力限制,他们惹不起镖师押运的商队,只能抢落单的商旅。

    收获自然高不到哪里去,维持生计尚且困难,距离过好日子还差的远。

    同最初的预期相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加入抢生意的同行越来越多,商人都不敢单独行动了,劫掠的收益是越来越少。

    “休得胡言!”

    “黄家是县中大族,光民团就有数百人。

    前些日子,他们还剿杀了清水寨的五百多口,可不是我们能招惹的!”

    白二当即怒斥道。

    乱世之中,人丁兴旺就是利器。

    黄家能够拉出数百人的民团,直接让县内的山贼土匪闪避。

    不长眼的清水寨,就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血的代价。

    “不抢黄家,那就去找周家借粮。

    现在白水县中,就数他们两家存粮最多。

    王家和苟家前面开仓放了粮,我们也受过他们的恩惠,再去找他们借粮不道义。”

    白六再次提议道。

    在江湖上混,当以道义为先。

    倒不是他们道德节操多高,主要是山寨内部想要稳定,必须靠“义”字约束下面的小弟。

    一旦高层带头抛弃道义,下面的小弟背叛起来,就没有了心理障碍。

    当然,最主要还是有更好的选择。

    县中大户又不只一家,犯不着干不义之事。

    “找周家借粮,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周家虽然人丁不旺,但周家老大在外地做官,在县令都要给他们几分面子。

    这才短短数十年,就靠着巧取豪夺,兼并了数万亩土地。

    一旦抢了周家,势必引来官府的围剿。”

    白二略显犹豫的说道。

    这支山贼队伍,全是村中的乡邻。

    大家为了在荒年求生存,才跟着入了伙。

    一旦官军围剿,这拖家带口的,怎么撤离就成了难题。

    “大哥,现在天下这么乱,白莲教那帮人可是整天宣扬的白莲圣母降世。

    据说他们在南方举兵,已经闹出了老大的动静。

    现在关中干旱少雨,我看要不了多久,他们又要发起叛乱了。

    我们是去借粮,又不是去屠戮周家满门。

    有反贼在前面吸引火力,朝廷哪里顾得上我们!”

    白六的话音落地,众人瞬间脸色大变。

    “你什么时候,同白莲教勾搭上的?”

    “他们可是反贼,一旦牵连上了,那是要诛九族的!”

    白二当即质问道。

    造反和落草为寇,可不是一个概念。

    封建王朝时期,地方上的山贼土匪,从来都没有断绝过。

    地方衙门的官员,都是捂盖子的高手。

    为了自己的考评,只要不惹出大乱子,他们就会假装看不见。

    毕竟,出兵剿匪是要消耗钱粮的,官员们也需要核算成本。

    除了自己不长眼,撞枪口上被朝廷剿灭的外,更多都要等养肥之后再出手。

    在此之前的围剿,多半都是做做样子,借机从民众身上搜刮钱财。

    山贼们也非常配合,见官军杀过来,就立即退入深山老林躲避。

    剿贼的钱一旦收上来,那就是官老爷们的钱,战事每多拖延一天,都是在从老爷们身上割肉。

    折腾几天无果之后,队伍就会撤走。

    狠心一点的,还会屠戮一个倒霉蛋村庄,拿着他们的人头冒充山贼充当战功。

    浮财由官军将领瓜分,空下来的土地,则是士绅老爷们支持剿匪的回报。

    等到官军退去,山贼们再次开始重新营业。

    看似双方没有联系,实际上山贼土匪都是士绅和官员们捞钱的利器。

    某些时期朝廷吏治清明,没有百姓落草为寇,他们也会安排人去落草。

    当然,这种事情一般都会隔上几层,不会和他们直接扯上关系。

    除非到了王朝末年,否则地方士绅为了自己的名声,一般不会和这些黑势力直接扯上关系。

    “大哥,我只是被朋友拉过去听听而已,又没有真加入白莲教。

    现在白莲教的信徒,遍布关中各地,有过接触的人多得去了。

    何况同他们接触,也不是没有收获。

    许多情报,都是从那边获得的。

    据说南方的义军,都攻克了南京,马上就要夺取天下了。

    真要是义军打过来,我们跟着加入进去,没准还能搏上一身富贵。”

    白六当即解释道。

    听到义军攻占南京,其他人没有多少反应,白二却是大惊失色。

    相比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弟,他这个山贼头子,可是见过一些市面的。

    当初从军的时候,就没少听上官念叨江南的花花世界,其中南京出现的频率尤为高。

    作为大虞朝的两京之一,南京如果沦陷,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

    一个应付不好,真的会改朝换代。

    “罢了!

    这些事情,暂时不和你计较了。

    不过同白莲教接触,必须要提高警惕。

    他们要造反,我们不拦着,可是让我们加入进去不行。

    陕西临近九边,边军随时都可能杀过来,绝不是我们可以抵挡的。

    像我们的这样的山寨,边军仅需十名甲士,就可以轻松剿灭。”

    白二叹息一声说道。

    只有在边军中混过,才知道边军的厉害。

    他们这山寨,在白水县中也算打响了名号,不过依旧是草台班子。

    并非他不想训练小弟,纯粹是粮食供应不足。

    大家吃饱饭都难,根本经不起操练。

    ……

    京师,太和殿。

    “陛下,湖广战场节节胜利,叛军主力都被吸引了过去,现在正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

    早朝一开始,就有官员献上了平贼策。

    计划是李牧叔侄提出来的,但不等于他们要冲在第一线。

    勋贵系能够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自然不会只有他们几个勋贵大佬,下面同样有一帮小弟。

    主要以勋贵、武将为主,可同样也有一些文官。

    这些人多是勋贵子弟,或是自己科举入仕,或是靠父辈恩荫入仕。

    虽然担任的是文职,却不被文官集团接受。

    先天的出身,让他们和勋贵们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了勋贵系在文官中的力量。

    因为受排挤的缘故,这些人大都在一些边缘部门任职,在朝堂上的话语权有限。

    话语权再低的官员,只要有资格在大殿上开口说话,那都是有价值的。

    不用深入研究,所有人都清楚,这份平贼策是几位勋贵系大佬捣鼓出来的。

    “陛下,刘大人所言有理。

    叛军主力被牵制在湖广,现在确实是收复江北的最佳时机。

    河南、山东等地的官军一起发力,趁机收复徐州、淮扬等地,把战线推回长江边上,战略上就全活了。

    到时候我们南北夹击叛军,要不了多久,白莲教逆贼就只能被平定!”

    万宇轩率先支持道。

    屁股决定脑袋,他这个兵部尚书,承担了太多的压力。

    没有被撤换掉,主要是位置太烫手,朝中没有大员肯接手。

    既要为战事不利背锅,又要面临勋贵们的抢班夺权,同时还要承受文官喷子们的火力。

    只要能够挽救局势,甭管建议是谁提出来的,他都会支持。

    到了这一刻,已经无关党派,纯粹是为了自己的生前身后名。

    甭管是谁拦路,那都是他的敌人。

    “万大人,户部没钱啊!”

    户部尚书庞承杰当即叫苦道。

    他跳出来反对,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

    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户部恨不得一枚铜板,当成十枚花。

    目前山东、河南地区最能打的部队,还是从北方抽调过来的边军,其中以辽东骑兵表现最为亮眼。

    让他们卖命,先要支付钱粮,这些人才会动。

    忽悠、拖欠的套路,他们见的太多了,现在已经不买账。

    理论上来说,还可以放权给地方,让两省巡抚筹钱平叛。

    怎奈两地距离京师太近,真要是放了权,永宁帝就睡不着觉了。

    事实上,南边的几个总督,就让他寝食难安。

    同是否忠诚没有关系,纯粹是皇帝本能的猜忌。

    何况北方不同于南方,刚刚被北虏抢了一遍,下面遍地都是饥民,叛乱时有发生。

    有烂摊子要收拾,即便是放了权,想要筹集钱粮也不容易。

    最近这段日子,边军看似没有大动作,但剿灭的小股叛乱却不少。

    要么是地方上有人出钱,请他们出手;要么等叛军抢完之后,他们再跳出来摘桃子。

    “没钱,就想办法筹钱。

    国事艰难,大家都多担待一下。

    庞大人,户部有什么筹钱办法,赶紧提出来吧!

    围剿叛军的战机一旦错过,后续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就不是这么点儿了。”

    首辅万俊辉缓缓开口道。

    关键时刻,他这个首辅必须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好在这份军事提议,不会损害朝中各派的利益,大家都想早日平定白莲教叛乱。

    一众文官在围剿白莲教叛军的问题上,同勋贵系利益是一致的。

    唯一利益攸关的是边军部队,其中又以辽东镇为主。

    不过武将的话语权,本来就不高,朝廷做决策很少听取他们的意见。

    何况现在人不在现场,纵使有不同的想法,也没机会说出来。

    靠利益输送,在朝中建立的关系网,那玩意儿根本靠不住。

    出于大局上的考虑,文官们想都没想,就替他们做出了决定。

    “想要筹钱,怕是只有开放纳捐了!

    光监生资格不够,还要开放更高层次的功名。

    如果纳捐数额足够高,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

    牵扯到官员任命,具体的实施细则,还要吏部一起参与制定。”

    庞承杰刚说完,立即就在朝堂上引发轩然大波。

    “庞大人,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嘛?”

    “在场诸位大人,哪个不是寒窗苦读,历经千辛万苦,才能站在朝堂上。

    现在一群商人,只要掏几个钱,就能和我等并列。

    置天下读书人于何地?”

    ……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