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复山河 > 第二百五十六章、大麻烦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随着搬迁工作的完成,李牧变得越发忙碌起来。

    数万人的迁徙,在封建时代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一些体弱多病的,在半路上就一命呜呼。本该是亲人团聚,结果喜事成了丧事。

    遇上这种悲催事,作为一名好上司,李牧自然要出面安抚。

    尽管这种安抚,作秀成分更多,但做了肯定比没做的好。

    随着土地的陆续发放,喜悦很快就冲散了悲伤。看得出来,大家对土地的痴迷,不是金钱能够比拟的。

    同外面的卫所不一样,李牧在原来的制度下,进行了细微的调整。

    军田还是军田,只是转为了家庭承包制,又不是纯粹的家庭承包制。

    卫所垫付前期的生活开销,提供耕牛、骡子等生产资料,参与耕种的军户,按约定缴纳四成产出。

    灾年军户可以向卫所借粮,基础口粮范畴内,不征收利息。

    服役士兵的一应开销,全部由卫所包办。

    每月额外发放两钱银子补贴,逢年过节发放米面粮油布匹等福利若干。

    战争时期,拥有作战补贴。

    相较于传统的军户,广西地区的军户更像是向朝廷纳税的自由民。

    士兵不再以耕种为主,而是走向了半脱产化。

    除了农忙时间,回家帮忙耕种外,其他时间主要待在军营中接受训练。

    士兵的供养,不再是军户的负担。

    区别无非是卫所管理更严苛一些,原来的纳税、服徭役主体从朝廷,变成了地方卫所。

    最直观的感受是,军户家庭负担变轻了,还有人兜底风险。

    计划制定了出来,那就必须落实下去。

    不光迁徙过来的军户,需要进行妥善安置,原来的军户管理也要进行改革。

    除了士卒之外,还要考虑将领们的利益。

    以往的时候,卫所将领收益,主要是从军屯收益中分润。

    现在明确了征收标准,大家的自主权直接没了,肯定要给一个说法。

    理论上来说,直接按照募兵将领的俸禄,直接发放即可。

    实际操作中,这是不可能的。

    朝廷发放的俸禄,充斥着和废纸差不多的宝钞,并且每年都在变动。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往后含钞率只会越来越高,拖欠也会越发频繁。

    同样的操作,李牧可不敢干。

    俸禄越拿越少,还是宝钞糊弄人,下面的人非造反不可。

    大虞在政治上打压武将,可是在品级上,却是相当的松。

    军中不起眼的总旗官,品级上和知县处于同一档次,大家都是正七品。

    全部足额发放钱粮,财政非得破产不可。

    俸禄低不假,那只是正俸低,官员的真实收入从来都没低过。

    好在有募兵将领,可以进行对标。

    在享有军田的同时,以募兵将领实际上的平均收入计算,同品级的直接打个对折。

    不怕大家有意见,减半待遇是正常的,从卫所调任到募兵中,哪怕降一级都算升迁。

    能够直接平调入募兵,甚至还升迁的,那些都是关系户。

    普通卫所将领,想要去募兵中任职,降级是必然的。

    忙着梳理内部问题,一直到两广提督的任命抵达,李牧才从内务中抽出了身。

    现在正是跑马圈地的好时候,受战争的影响,广东同样出现了大量的无主之地。

    可惜任命来的太晚一些,广东地区的官员基本上配齐了,不然可供操作的空间更大。

    即便是受到限制,中间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军田早就成了糊涂账,大不了就是扯皮。

    这种事情没有士绅牵头,只要造成了既定事实,地方官是不会卖力的。

    现在的广东士绅,最需要的是自保,而不是对外扩张。

    宗族力量遭到重创,侥幸活下来的幸运儿,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最关键的是武力威慑没了。

    以往的时候,族中随随便便拉出几千青壮,地方官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现在这些人被叛军屠戮一空,原来地方上的人脉关系,现在也被打得稀碎。

    继续肆意妄为,事情就不一定能遮得住了。

    在完成对地方衙门的渗透前,大家必须低调做人。

    以往那些他们看不上的穷棒子,现在也必须认真对待。

    尤其是男丁数量多的,更加不能惹。

    惹急了,人家直接匹夫一怒,流血五步。

    就连土客之间的百年械斗,都减少了很多。

    矛盾依旧存在,但争斗方式已经从火拼,变成了对骂。

    一方面是人口减少后,资源没那么紧张。

    另一方面则是大家在战争中损失了大量的青壮,现在青壮数量严重不足,再火拼就要亡族灭种了。

    在这种背景下,敢牵头和军方对着干的士绅不能说没有,但数量绝对不会多。

    毕竟,叛军余孽尚未围剿干净,蹦出几个漏网的乱党,也是很正常的事。

    ……

    “兰先生,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再过去几天我就要去广州赴任。

    这两本《卫所管理制度》和《经济作物种植手册》,尽快安排人印刷,而后分发到每一名卫所军官手中。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这就是卫所军官学习的教材。

    让所有人都给我背熟了,本将从广州回来,要组织一场考核。

    考核成绩不及格的,本将会让他们后悔!”

    李牧严肃的说道。

    面对一群半文盲将领,他也非常无奈。

    事实上,大虞朝的识字率,在封建王朝中已经算最高的。

    开国初年的时候,朝廷甚至尝试过普及全民教育,建立了社学、县学、府(州)学多级教育体系。

    其中社学,就是建立在乡村的最基础教育机构。

    为了鼓励民间子弟入学,朝廷还做出强制规定:“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入学无需考试,招生无名额限制,15岁以下愿意入学的,都可以就读。

    成绩优异者,可入县学。

    理论上来说,人人都有受教育,科举入仕的机会。

    没有任何意外,这一政策在开国初年,得到了落实执行。

    到了后面的执行过程中,就慢慢变了味,脱离了全民教育的初衷。

    最开始拿着沙盘就可以学习,慢慢要求学生购买教材、笔墨纸砚,学费随之增长。

    教材也从简单易懂的《三字经》、《千字文》儿童启蒙读物,变成了高大上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社学老师,同样是良莠不齐。

    有认真负责的,但更多都是敷衍了事,忙于自己的科举。

    照本宣科的读几遍,就算完成了任务,想要讲解得加钱。

    廉价教育,很快变成奢侈品,超越了民众负担极限。

    社学制度逐渐变得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私塾兴起。

    在这一过程中,士绅集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毕竟,全民教育实在是太恐怖了。

    蛋糕一共就这么大,所有人都加入竞争,如何能够保证自家子弟能够脱颖而出。

    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他们必须想办法抬高受教育的门槛,把更多的人拦在外面。

    光这些还不够保险,为了保障子孙后代取得更大的优势,书院利益同盟应运而生。

    那些传承多代,进士不绝的文人家族,就是新规则的受益者。

    如果剖析每一科进士的出身,就会发现文人世家出身的进士占比,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状态。

    当然,进士名额有限,想要走这条捷径,也没有那么容易。

    光在圈子里不够,自身学识也要达到平均水准,不能被人一眼看出是水货。

    满足这些条件,就可以得到主考官们略微照顾。

    如果父辈是朝中大员,又满足以上条件,那么基本上就稳了。

    即便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还是缔造了封建王朝的最高识字率。

    许多半文盲,都是靠着父辈口口相传,识得了几个大字。

    军中基层将领的知识,并不是靠父辈传授,主要还是源于前面的扫盲教育。

    不过错过了最佳年纪,学习速度确实慢。

    哪怕有升职加薪的诱惑,大家的知识水平,也仅限于能认识一些常用字。

    “大人,全部都要背么?

    那些上了年纪的将领,要不放宽一下条件。

    这本《经济作物种植手册》,直接带他们去田间地头学习,效率还会更高一些。”

    兰林杰委婉的劝说道。

    让他这样的读书人学习,自然没什么难度。

    毕竟,两本书看起来厚,其实字数并不多。

    站在实用的角度上,只要能够记住大致意思,并不需要原封不动的背诵下来。

    “军纪必须背下来,《经济作物种植手册》可以变通一下。

    内容都是大白话,学习起来没有难度。

    放宽条件就不必了,营中最年长的也就三十来岁,尚未到回家抱孙子的年纪。

    想要提高卫所的收入,推广经济作物是必然的,他们都是具体执行者。

    如果一无所知,到时候容易出乱子。”

    李牧想了想说道。

    外行领导内行,很容易诞生奇葩命令。

    哪怕要安排有种植经验的老农做技术指导,下面的将领也必须知道基础常识。

    现在的学习,只是一个开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未来他们还要学习的农业、畜牧业知识更多。

    不光是为了发展卫所经济,同样也是做给外界看的。

    推广农业技术,这是符合时代主流的,大家不会觉得奇怪。

    倘若卫所士兵完全脱产,那就摆明在告诉外界,他拥兵自重了。

    光广西地区的卫所,在编兵马就有八万多人,若是广东的卫所也补齐了编制,那就是十几万大军。

    这么多部队,肯定要去积极种田,才能让大家放心。

    在种地的基础上,再去搞搞副业,发展一下其他产业大家也只会觉得他会经营。

    再捣鼓两镇募兵出来,放在明面上吸引外界的注意力,计划就完美了。

    ……

    成都府。

    “巡抚大人,大事不好!”

    “前线传来急报,十天前重庆地区发生民变。

    乱民杀死了重庆知府,带着城池投降了叛军。

    猝不及防之下,增援重庆的部队损失惨重,自王指挥使以下数十名将领殉国,重庆府沦陷了!”

    收到这个消息,路俊良的脸上一下子黑了起来。

    虽然在瞿塘关失守后,他就做好了重庆沦陷的思想准备,可这一切来的还是太快。

    为了增援重庆府,他可是先后派出了三万大军,结果全成了敌人的战绩。

    “十天前的消息,为何现在才传回来?”

    路俊良的质问,无人能够回答。

    负责送信的小兵,人家只是听令行事。

    上报的内容,都是上面让这么说的,真实的作战经过信使根本不知道。

    战报修饰美化了多少,谁也说不清楚。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重庆府确实丢了。

    “巡抚大人,不用为难下面的人了。

    这些事情,不是几个小兵能知道的。

    重庆沦陷,川东地区陷入战火中。

    光省内的大军,要剿灭这股叛军,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务之急是赶紧上报朝廷,请陛下派出援兵增援。”

    布政使李永良开口打破了僵局。

    作为天府之国,四川的财政还是相对不错的,只是承担的压力也大。

    除了满足自身开销外,还要向云贵、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哈密卫等地提供钱粮支援。

    在大虞朝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奶妈。

    四川一旦发生意外,就连带着整个大西南地区,一起跟着失控。

    就连西北地区,也要受到不小的冲击。

    论起对帝国的影响,肯定赶不上江南地区。

    可是论起麻烦程度,却更胜于江南。

    毕竟,江南地区的叛军虽然闹的大,但只要平定了叛乱,很快就可以恢复过来。

    四川一旦沦陷,就会连带云贵、藏地、西域,一起出现问题。

    单纯从疆域面积上看,大虞地图瞬间少了一半。

    最麻烦的是这些地方处理起来麻烦,一旦用兵就会旷日持久,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结束的。

    以大虞目前的状况,一旦出现最糟糕的局面,根本无力应付。

    未来史书上,他们就是导致帝国疆土沦陷的反面教材。

    “现在也只能如此了!”

    ……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