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之前听到李瑄曲子的时候,文人士子无尽夸赞。而现在却大部分沉默。
一个伟大的人,名扬天下的才子,所创的风格特异的《水调歌头》,让文人士子深思。
唐诗能发展到现在,有成熟的五绝、七绝,是一代代文人不断交流、改革的成果。
包括在老杜手中集大成的七律、五律,都是不断地改革,尽显的艺术。
教坊乐师的词空洞乏味,但情到深处,绝对能赋予词感情和艺术,如天水王一样。
“此为仙人所作乎?原以为曲调深邃,未想词更为惊艳。今夜一词,谁与争锋?”
李隆基第一时间接触李瑄的手稿,他嘴上不说,心里却承认自己的词远远无法与李瑄相比。
按照李瑄的曲子,将《水调歌头》清声唱出来,毫不违和。
“多谢圣人夸赞!”
李瑄拱手。
虽然已经抄袭过很多次,但李瑄每被夸赞,依然惭愧。
杨玉环此时对《水调歌头》已经痴迷,不断品味。
李瑄的能力和才华越大,杨玉环越是觉得李瑄为天人,不可触摸。
她只想如现在一样,拿着琉璃灯。为李瑄的前途照亮。
时间无法停留在这一刻,英武的少年,似乎永远都是这么意气风发。
《水调歌头》被抄录数十份,被公卿大臣、文人士子争抢。
李隆基大手一挥,再让翰林学士抄百份。
安禄山拿到一份,他不明白这有什么吸引力,让在场的人很激动的样子。
“如果能相安无事下去就好了。”
李林甫没有将手中的抄录传递给他人,而是小心收起来。
他的女儿李腾空,颇爱李瑄的诗词,带回去让女儿看看。
今夜呀!
也只是宴会。
一切恩怨先暂停吧!
他罕见的与李适之喝一杯。
而李适之的心情更不用多说,他认为李瑄将去年对他的思念,带到今年。
带到盛大的宴会上。
《水调歌头》具体的寓意,由诗人猜测。但毫无疑问,有着对亲人的思念。
杜甫从词上,看到和太白谪仙人一样的风格。
然李瑄的身份,总让文人带一些异样的感觉,就像岑参赞美李瑄的诗歌一样“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杜子美有没有机会见天水王一面呢?”
杜甫感慨一句,然后不舍地抄录将交给下一位文人。
他已经将这首词记在心里。
“新法实施,我一定要支持七郎啊!”
王维已经半隐半官,但他此刻决定出山,帮助李瑄完成新法。
身为文坛领袖的王维,在政坛上有一定号召力。
他从《水调歌头》中,看出一种志在新法的意图。
他甚至联想到李瑄在感叹跟随他的“知己”太少。
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帮助呢?
● тTk ān● c o
失败了,不过是辞官归隐罢了,正好清闲。
夜宴之上,人们在争夺一份份《水调歌头》。
而真迹在李隆基手中。
这意义非凡的《水调歌头》,李隆基是不会还给李瑄的。
他要放在南熏殿内,闲暇时间,观赏几遍。
如果能找到灵感,说不定能在诸多名曲中,填一首类似于《水调歌头》的词。
“圣人,臣请会面诸臣……”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道。
他一直在台上,感觉不合适。
“准!”
李隆基点头,准许李瑄与众臣欢愉。
旁边的杨玉环看见李瑄离去,怅然若失。
但她只能眼睁睁看着李瑄的背影。
“玉环,宴至七郎的词曲,已过高潮。不如去沉香亭赏月?”
李隆基向杨玉环说道。
宴会深夜,李隆基酒酣,他的兴致也没有起初的那么大。
他觉得接下来,已不会有诗人再呈上诗赋,因为有《水调歌头》在前。
“在此也可赏月,三郎是圣人,离开这里不合适。”
杨玉环如此向李隆基说道。
“也对!”
李隆基认为杨玉环善解人意。
去沉香亭上赏月,和这里差距不大。
李隆基开始邀请一些臣子,上来对饮。
李瑄在下方,与大臣们互饮酒。
“明日要登贵府请教曲谱。”
有大臣向李瑄讨要《水调歌头》的琴谱。
“一定,随时欢迎!”
李瑄点头。
不得不承认,诗歌可以在这个时代增加声望。
如果没有诗词包装李瑄,虽然李瑄天下大英雄。
但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一定远不如现在。
屠戮豪强的举动,也一定会有更多文人加入口诛笔伐。
在李隆基心中,也会有一定影响。
“右相,我敬你一杯!”
李瑄举杯向李林甫敬道。
“好词!”
李林甫笑脸相迎,与李瑄一饮而尽。
“左相,中秋以后,你一定无病无灾。”
李瑄又向裴宽祝福道。
“国家有七郎这样的俊杰!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裴宽举杯,感慨不已。
想他的孙子,与李瑄一样岁数。
现在才开始成为羽林郎,想门荫入仕,还需要一段时间。
李瑄可以说是祖孙三代都要敬佩的人。
“皇甫尚书,朝堂与边关相比,安逸否?”
李瑄来到皇甫惟明身旁。
“不谈了!患得患失,我敬天水王一杯。”
皇甫惟明举起酒杯。
韦坚的折戟,对他打击巨大。悔不听李瑄之言。
皇甫惟明知道他没有入相之势。入朝三年以来,他是失败的。
李瑄也没说让皇甫惟明助他一臂之力,一饮后离开。
哪怕是不对付的尚书,李瑄也与其饮酒,尽显气量。
至于其他官吏就算了,李瑄没有那么大的酒量。
“摩诘,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做杜甫的文人?”
李瑄又来到王维身边,向王维问道。
“方才见过,自称杜审言的孙子,字子美。他的诗很有气势,一定是豪迈的人。”
王维向李瑄回答道。
这是王维第一次与杜甫相遇。
不论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还是“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王维都有深刻的印象。
包括其他的一些作品,无一不展露杜甫的豪迈。
他认为诗人之中,杜子美当属一流。
“我也听说过他的诗句,我们去一见。”
李瑄笑着向王维说道。
后世猜测杜甫在生前籍籍无名,绝对是没有道理的。
先不说杜甫“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等证明他的诗句,就是与李白、王维、高适等大诗人相识,杜甫也不会一点名气都没有。
更何况杜甫还有高光时刻“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
他经历“裘马颇轻狂”的岁月后,在诗人中有一席之地,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论是长安,还是蜀地,都有一大把朋友,帮助一家老小。
他准备“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时候,地方官吏都对其尊重有加。
李瑄猜测,《河岳英灵集》没有杜甫,多半是作者不喜杜甫的诗风,也有作者不喜欢“声律”的原因,而杜甫的诗,非常重视声律。
至于以写应制诗、环谒诗批判杜甫没有“风骨”,大可不必。盛唐的诗人,有一个算一个,谁没写过应制诗?谁没巴结过达官贵人?
哪怕后面杜甫诗风大变,就年轻时的诗,也不至于排不上《河岳英灵集》。
另外,杜甫总是弹出与盛世不符合的音符,导致他的一些诗不敢示人。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之类的诗还好,传出去不一定会有事。
但《兵车行》《丽人行》等杜甫自创的体裁,传出去杜甫难以活命。
就比如历史上天宝十二载所作《丽人行》的“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用北魏冯太后的典故,直接讽刺杨国忠与虢国夫人乱伦。
这要被小肚鸡肠的杨国忠知道,杜甫最少丢掉半条命。
安史之乱没开始,杜甫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撕下盛世的伪装。
李瑄一直认为,杜甫是有政治眼光的,甚至军事眼光,从后世存在的小部分杜诗,就能看出杜甫的才华。
当然,杜甫的弱点非常明显,就是太刚正,不委曲求全,俗称“低情商”。
如果没人给杜甫撑腰,他在朝堂上很难生存下去。
会玩弄权术的人,又往往没有杜甫这类人的清廉正直。
王维见李瑄会屈尊见一个名气不大的诗人,心中很惊讶。
谁也无法料到命运让杜甫产生改变,李瑄认为许多诗人能写出《关雎》,只有杜甫能写出《鸿雁》。
《三吏三别》在艺术上很伟大,但如果可以,李瑄不愿意杜甫在这一世写出《三吏三别》。
李瑄来到杜甫所在的文人士子区域,惊动满堂。
就仿佛圣人到来一样。
宴会之上,不需拜礼,文人士子们围拢在李瑄身旁,想请教李瑄的新词《水调歌头》。
李瑄只是搪塞几句,问道:“杜子美可在?”
“杜子美,杜二?”
立刻有人想起一个颇为轻狂的男子。
杜甫的诗确实有两把刷子,但让天水王这个大诗人亲自寻找,使士人们震惊不已。
杜甫看到李瑄的时候,本来想凑上前,奈何挤不上去。
但又听到许多人叫他的名字,不禁纳闷。
“杜二,天水王叫你呢!”
杜甫还没反应过来,士人们让开一条道路,将杜甫推到李瑄和王维面前。
“京兆杜氏杜甫,生居洛阳,见过天水王。”
杜甫微微向李瑄一礼,他以为是王维向李瑄介绍他的。
还是文坛领袖厚道!
杜甫是洛阳人,自称“京兆杜氏”是向李瑄阐述他的家世。
哪怕好几代之前,就已经搬离长安。
自古文人自我介绍,都会声名自己的家族来历,增加名望。
杜甫不称李世民后代,是因为这个时代的宗族礼法上,母族都偏远。
若以后世的血缘论,杜甫就是李世民的直系血亲。
“久仰大名!”
李瑄注视着杜甫,缓缓说道。
和李瑄想象中的杜甫不一样,主要是某张图像在李瑄脑海中很深刻,现实中的杜甫根本不长那样。
和他的名字一样,杜甫相貌堂堂,虽身材适中,但眉宇之中有一股自命不凡的气质。
在参加这次科举之前的杜甫,诗风符合这个时代的万千气象。
之后就诗风大变,独自走向一条成圣之路。
但李瑄不打算制止杜甫参加此次制科,因为他希望杜甫遇到挫折。
他们这个民族,需要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使以后人们在苦难的时候,能在杜甫的诗中找到共鸣。
今年科举如果“历史重演”,李瑄就能得到“科举糊名”的机会。
“天水王说笑了,杜甫无功名利禄在身,只能仰望你的大名!”
杜甫认为李瑄客套话。
“高达夫向我提到过杜子美。那‘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壮丽,我一直记得,现终于在长安见到你了。”
李瑄笑着向杜甫回答道。
他确实与高适聊过杜甫,也从高适口中得知《望岳》,这种简劲又抱负不凡的诗句,不论何时,都是令人称颂的。
“诗篇能流传到天水王耳中,杜甫三生有幸。”
杜甫见李瑄早就知道他,心中有一种被认可的感觉。
他一直崇敬李瑄的行为和诗歌,梦寐以求与李瑄会面。
现李瑄的突然出现,就如在杜甫梦中一般,差点让他跳起来。
杜甫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时候,李白没少提起李瑄。
在李白眼中,李瑄虽是权贵,却又是鹤立鸡群的权贵。
从言行上,照应一个人的内在。
杜甫立刻邀请李瑄在一个座位上坐下,王维也坐在一旁。
文人士子都感叹杜甫此次制科有望了。
今夜与李瑄相坐而谈的消息传出,杜甫会在长安有一些名气。
这对初来长安的杜甫很重要。
“子美入长安,可是参加科举啊!”
李瑄坐下后,向杜甫问道。
“不才报名制科。”
杜甫向李瑄回答道。
制科虽然是皇帝下诏,但天生就比进士科矮了一头。
制科对精通声律的杜甫来说,又是最容易的考试。
杜甫已经结婚,他父亲留下的家资已经用得七七八八,为了不让爱妻受苦,他选择最容易的考试。
先获得一个官职,养家糊口。
“制科挺好,以子美的才华,挑选诗文,拿下轻而易举。”
李瑄对杜甫勉励道。
此次制科为“通一艺者”可参加,除了白身报名以外,还有一批小官为在李隆基面前露脸,也报名参加制科。
这是进士科的不同之处。
通一艺者,就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可以选择诗、赋、算数、策略、经文、统筹、法典等等,甚至字写的好,也是一技之长。
杜甫选择考诗文,几乎手拿把攥。能成为诗人,除了后天的努力外,天资必然是万中无一,否则也不能和天才李白齐名。
李瑄乍一看,根本想不出杜甫落第的可行性。
“待我及第,也想如达夫那样,为天水王献策。”
杜甫趁机向李瑄表达心迹。
杜甫和李瑄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杜甫一直为国家百姓考虑。
他认为李瑄改革男女婚期,有理有据。
即便有许多文人士子觉得不合理,但杜甫是李瑄坚定的支持者。
“制科不足两个月就会开始,我等待子美的好消息。”
李瑄同意杜甫的请求。
哪怕杜甫不及第,李瑄也会纳其为属吏。
因为这几年,杜甫跟着他不会有好果子吃。
“谢天水王。”
杜甫很开心,心想着他和高适一样,遇到了伯乐,还是同一人。
今后一定辅佐李瑄,完成革新,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
杜甫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奉儒守官,但他有自己的苍生理念。他绝望的时候,把圣人孔子和贼寇盗跖混为一谈。
说明他能突破自己!
“我相信子美,能谨记忠恕之道,完成大道为公。”
李瑄向杜甫说道。
自古圣人以忠恕一以贯之,忠乃尽忠待人,恕乃推己及人。
身怀这种品质的人,十分少见。
“不瞒天水王,这也是我的心愿!”
杜甫真诚地说道。
大道为公和再使风俗淳的理念,是十分接近的。
“那我们就是像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样相遇,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李瑄握住杜甫的手,抛去其他因素,仅谈理想主义,他和杜甫却是很近。
杜甫更加感动,没想到天水王是平易近人的人。
握手的那一刻,他感觉到李瑄手掌粗糙,想起李瑄是古今都名列前茅的猛将、名将。
杜甫肃然起敬,一股想要报效国家的心思油然而生。
李瑄取来酒杯,与杜甫、王维同饮一杯后,告别此区域。
宴会虽还有歌舞,此时已为深夜。
当李瑄去拜见李隆基的时候,看李隆基也有些困倦。
高力士劝说李隆基宴会结束,早些回去休息。
李隆基同意结束宴会。
众人拜李隆基、杨玉环,开始陆陆续续地退出兴庆宫。
有的人早已忍不住。
“七郎,你以河东采访使的职位,巡视河东,整肃官场、豪强,是你拜相的圆满。速去速回,相印会为伱准备好的!”
李瑄拜别李隆基的时候,这一次李隆基把话挑明。
基本已经确认,他回来后就立刻拜相。
“臣遵旨!”
李瑄拱手。
醉醺醺的李隆基,在杨玉环的搀扶下离开。
她回眸再看一眼的时候,李瑄已经转身……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