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妻薄情 > 168 心有思
最新网址:www.00shu.la
    车一多,就要避让。

    程丹若今天出门,坐的是普通马车,没有靖海侯府的徽记。但车夫是老人,完全没有避让别人的意思,一路弯道超车,气势嚣张。

    旁边有人骂:“我家的银螭你没瞧见是不是?”

    “我家老爷是太常寺少卿!”

    “少卿四品,哪来的银螭?”另一家人不甘示弱地叫骂。

    太常寺少卿家的车夫,骂回去:“你家一个主簿,狮头不僭越?这街上谁家不僭越,你倒是说说看!”

    嗯,虽然会典规定了几品用什么,但民间僭越成风,京城脚下还好,稍微过界一丢丢,江南之地,穿织金蟒服的大有人在。

    程丹若咬了一口乳饼,心平气和等堵车结束。

    吃吃喝喝走了半个时辰,才到惠元寺。

    下元节,寺庙夜悬天灯百日,要到正月二十五才结束。在此期间,灯火不熄,真如仙家胜地,醒目无比。

    程丹若戴上帷帽,好奇地看着古代的夜市。

    谢玄英给她拿下来:“夜里戴着,哪里看得清路。”

    程丹若本就不想戴着,只不过看别人都带着,入乡随俗罢了。

    “也好。”去掉了讨厌的帷幕,世界清晰五百度。

    谢玄英又反复,觉得什么都不戴,可能会被冷风吹着,吩咐丫鬟:“玛瑙,把风帽拿来。”

    玛瑙笑盈盈地递上挽在手臂上的风帽。

    谢玄英眼疾手快抢过来,仗着身高的优势,替她笼住发髻,再往下拉拉,遮住她的脸孔。

    程丹若不得不提醒他:“差不多得了,好多人在看。”

    “这不是……”谢玄英的话到嘴边,吞了回去。

    借着淡淡的烛光,他发现,她脸上不是羞涩和喜悦,更多的是无奈。

    “三郎。”有人在背后叫。

    谢玄英收回神思,扭头看去,却是曹郎。他身边立着一位婉秀的女子,显然是他的表姐夫人。

    “将谋。”谢玄英调整神色,给他们互作介绍,“丹娘,这是曹阁老家的四公子,名勇,字将谋。”

    曹四携夫人上前,笑道:“这就是弟妹吧,此内子李氏。”

    曹四奶奶笑笑,与程丹若互相见礼。

    “今天怎么来听讲经了?”曹四问,“你们家不是一向去的清虚观?”

    谢玄英道:“那边人多,郊外终归清静些。”

    曹四乐了,却不说破:“可要一道?”

    “不了,我们在外头瞧瞧就回去。”谢玄英说,“下午我看天色,夜里许是会下雪。”

    “今日是有些冷。”曹四知道他略识天文,沉吟道,“也罢,我们吃碗素斋,也早些回去。”

    外头不是说话的地方,他们打过招呼,便各自分开。

    曹四奶奶和丈夫往里走,隔开了喧闹的百姓,说话方便不少。

    “我看,谢郎同他夫人感情不错。”曹四奶奶笑道,并不掩饰对这对新婚夫妻的好奇,津津有味地点评,“靖海侯夫人每年去清虚观,偏带到这来,可见是想单独带她走走。”

    曹四说:“既然是子真先生的女儿,脾性相投也正常。”

    他也说句大实话,“就是样貌普通了些,和谢郎站在一起,难免黯然失色。”

    “除了颜色,你们男人就不看别的。”曹四奶奶想起丈夫身边的美貌丫头,怒从心头起,“程氏固然出身低,好歹是陛下身边待过的,在你眼里却只有颜色。哼,你是不是也嫌我配不上你?”

    “我就随便一说。”曹四也知道娶妻娶贤,略微心虚,可出门在外,又不肯失丈夫的威严,“我看你才是嫌弃嫁了我这凡夫俗子。”

    他也想起旧事,脱口道:“你素有诗才,我却只懂舞刀弄枪,你心里当真没有半点介怀?”

    “勇哥儿!”表姐自有表姐的威严,秀眉一竖,“你说什么?你这是何意?”

    曹四嘴硬:“我还说错了?”

    随同的丫鬟们终于回神,手忙脚乱地劝架:“奶奶,少说两句”“爷,地方到了咱快进去吧”“我们奶奶吹不得风”……

    “不同你计较。”曹四一甩手,大步流星地进去了。

    曹四奶奶怒从心头起:“我真是瞎了眼。”她扭头就走。

    曹四见妻子没有跟上来,想追,可人流如织,拉不下脸去拦,踢了一脚小厮:“还不去扶你们奶奶?”

    小厮赶紧拦人,丫鬟们也哄劝。两人被熙攘的人群裹挟,你推我,我推你,不知什么时候,慢慢牵住了手。

    与此同时,引发人家夫妻矛盾的小两口,正在买荷花灯放。

    惠元寺不像清虚观,没有贯穿的河流,只有山上流下来的一条小溪。没错,就是引发痢疾的水源,如今山下的池子大了一倍多,改名叫“慈悲池”了。

    这里的放法,是在山上放下荷花灯,一路漂到慈悲池,入了池,就意味着祈愿被观音大士听见,能够消灾解厄了。

    谢玄英买了两盏,自己的写了“永结同心”,看向程丹若。

    她写的是“今冬无疾”。

    他意外:“这是何意?”

    “有点不好的预感。”程丹若端着荷花灯,四下环顾。

    今日的茶摊生意特别好。

    有个小男娃,被母亲抱在怀里,咳得断断续续的,脸都憋红了。父亲连忙摸出三个大钱,和摊主说:“来碗梨汤。”

    旁边跟着的婆子就埋怨:“我就说方才不能让他摘帽子,戴上戴上。”

    一面说,一面强硬地给孙子戴上虎头帽。

    又有一个小女孩,大概七八岁,手里拿着糖葫芦啃,满嘴都是糖渣子,吃两口,咳上三四下,上气不接下气。

    旁边的女人扬起巴掌打她:“饿死鬼投胎啊?”

    女孩不理,继续大口大口吃糖。

    她默默叹了口气,放掉手里的灯。就算不是瘟疫,一次生病也足以威胁到小孩的生命,贫寒的家庭更是容易因此破产。

    干脆迷信一回:神佛保佑,不要是传染病,不要是传染病。

    放完河灯,又进到寺里。

    路上,灯火明灭。

    谢玄英故意走快两步,稍微离她远点,余光留神她的表情。

    果然,她看起来好像更放松了。

    他心底升起巨大的困惑:为什么丹娘不喜他在外人跟前,与她举止亲密呢?丈夫体贴妻子,外人才知道他看重她,不会轻慢她。

    我又做错了吗?我又吓到她了?

    谢玄英有些杯弓蛇影,一时进退失措,不知如何是好。

    两人一前一后,各怀心思地走到了方丈待的禅院。

    谢玄英马上恢复如常,与方丈说了几句话,捐了一百两银子给寺里。

    程丹若以为是香油钱,眼神都变了。但离开后,谢玄英告诉她:“年关将至,寺中将为妇孺分发米面衣炭,你我也尽些绵薄之力。”

    她懂了,寺庙一直兼职民间慈善组织的工作。

    而达官显贵们,出点钱,买个心安,买点功德。

    “这样啊。”她想到了一些事,但没有说,只姑且记在心里,“那我们回去吧。”

     

    ; 谢玄英问:“不再看看灯吗?”

    “来日方长。”她看向夜空,忽而诧异,“哎,下雪了。”

    彩灯悬挂在头顶的,虽然全是佛家的故事,什么菩提悟道,玄奘取经,但色彩缤纷,昏黄的光晕透出灯笼纸,照亮此方夜幕。

    一片片晶莹的雪花飘落,是水神集了天地灵气,生成晶华洒落人间,凉意盘旋飞舞,落于发间。

    天地空濛,流光蕴转。

    程丹若转头,看向身边的人。今儿十五,谢玄英早上是穿着公服出去的,但午间在翰林院换了一身青暗花孔雀绸道袍,外面罩着一件玉色鹤氅挡风。

    然而,穿得低调,人是一点都不低调。

    凌晨三点起床去开例会,还能保持精力和气色,真非常人。

    刚才放灯时,一个梳着丫髻的小女孩握着小拳头,大声叫他:“水官大人!”

    想到这出,程丹若便忍俊不禁,伸手接住了一片雪花。

    小小的一枚六边形。

    “北方的雪就是不容易化。”她转头说着,却见他一脸震惊,不由奇怪,“怎么了?”

    谢玄英:“……你笑了。”

    程丹若:“?”她又不是面瘫,当然会笑。

    “没什么。”

    只是自从那年上京后,他再也没见她这么笑过。

    谢玄英默默想着,倏而明白,爱一个人很容易,守一个人却很难。

    婚姻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程丹若的预感,不幸成了真。

    下元节过后没几日,京城刮起了百日咳的风,患病的多是孩童,包括安哥儿。

    是的,谢二和荣二奶奶的心尖尖,侯府的嫡长孙安哥儿,不知道是因为爹妈出去社交带回了病菌,还是别的什么缘故,反正就是病了。

    大夫说,京里好些人家的孩子得了这病,年岁越小,越危险。像安哥儿这样不满一岁的孩子,咳得厉害了,很容易窒息。

    靖海侯吓一跳,拿了自己的帖子去太医院,请太医诊治。

    太医有点本事,没开难咽的药方,而是用了鸡胆加白糖,两天服完一只鸡胆。

    胆汁有镇静之用,安哥儿咳得没那么厉害了,但婴幼儿的病最难看,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只能慢慢看着。

    荣二奶奶忙着照看孩子,自然顾不得别的,程丹若一下清净许多。

    倒是谢玄英,颇为惦念孩子:“安哥儿不会有事吧?”

    “鸡胆治百日咳是有效的。”竞争归竞争,人命归人命,程丹若认真回答,“最怕的是咳狠了,一时缓不过来,导致呕吐窒息。”

    谢玄英点了点头,却说:“你不要插嘴此事。”

    程丹若道:“放心。”

    靖海侯嫡孙的危险性,和皇帝的孩子一样高,是她不到危机时刻,绝不会沾手的病患。

    她的主要心力,还是放在实验上。

    铁架台是最早完工的,随后,新的蒸馏瓶和试管到了。

    她试了一次,没裂,于是立马开始第二次实验。

    大蒜捣碎,放入蒸馏瓶中,加热、冷却,过程与蒸馏酒精一样。

    数个时辰后,提取到两试管的浓缩液。

    她用木塞密封,阴凉保存。

    接着,取出培养皿,分离细菌。因为没有更为成熟的办法,她只能从几个不同的地方取样,涂抹,然后用无比粗糙的显微镜观察。

    大蒜素对杆菌的抑制效果很好,比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

    所以,她就肉眼挑长得圆柱状的细菌。

    这过程极其费眼,她看了一下午,眼睛都是花的,终于找出了貌似的细菌。

    当然了,为稳妥起见,其他细菌也都打算试试。

    培养皿已经到了,羊角做成的半透明圆盒,放室内看不清,放光下能看见里面的情况。

    足矣。

    程丹若找来一张宣纸,剪成小碎片,浸染大蒜素。

    随后,用镊子夹起,小心翼翼地放在涂抹了细菌的培养皿上,密封保存。

    成败与否,就在十二小时以后。

    这一晚,程丹若根本睡不着,翻来覆去一整夜。

    结果早晨起来,天灰蒙蒙的,见不着太阳。

    她立在门口发了会儿呆,勉强控制住不安的心情,去正院请安。

    回来后,飞快冲进实验室,查看实验成果。

    1号培养皿,采集的杆菌,没有放任何东西,细菌生长了一些。

    2号培养皿,依旧是杆菌,纸片浸的是蒸馏水,细菌长得很好。

    3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a,纸片浸了大蒜素,细菌长了少许。

    4号培养皿,不知名细菌b,大蒜素,细菌长得奇奇怪怪的。

    5号……程丹若拆的时候,心跳如雷,结婚都没这么紧张过,手微微颤抖,差点把盒子摔了。

    空白。

    5号培养皿,涂抹了杆菌,纸片浸泡大蒜素。而现在,羊角盒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明显的细菌存在。

    程丹若深吸口气。

    又吸口气。

    她捂住了嘴巴,怕自己换气过度,慢慢吐出肺部的二氧化碳。

    铅灰色的云层厚厚地压在天际,但她的心情比盛夏的阳光还要明媚,心脏“咚咚咚”跳动,耳畔嗡嗡作响,完全不敢相信就这么简单。

    成功了?

    是,蒸馏是很容易,古代的蒸馏都很常见了,这很正常。

    大蒜素提取又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失败才不合常理。

    但……成功了?

    就这样成功了?

    她做出了一瓶抗生素?天然的抗生素,那也是抗生素啊!

    按照记忆中的历史,1928年,人类才会发现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也就是众人所熟知的青霉素。1940年,青霉素才正式问世。

    程丹若深吸口气,努力忍耐,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澎湃。

    艰涩的酸意于胸膛翻滚,突破咽喉,漫过鼻腔,抵达泪腺。

    一滴眼泪沁出了眼角。

    16世纪中后期,程丹若成功提取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大蒜素。虽然制备方式在现在看来十分简陋,但在当时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华夏医学简史》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不太懂实验,大蒜素的土法提取方式,参考了b站up主“子疯实验室”的视频

    其中,纸片浸泡查看的做法,应该是他参考了日剧《仁医》

    对照组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瞎编的,可能不够专业,请见谅

    总之,大蒜素就顺利提取成功了(鼓掌)

    虽然后面还有临床和推广,也不是容易的事,但毕竟是抗生素了……

    ps:最近没有加更了,尽力多点字数==:,,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