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一个稳字看似易,却实则难,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做到?”朱慎锥正色说道。孙承宗心中微微一暖,不由得对朱慎锥大起知己之感,朱慎锥的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去。
行难知易,莫不如此。他孙承宗这么多年为大明在辽东镇守,看似无赫赫之功,可的确做到了改变战局、收复失地、遏制建奴的成果。可惜朝中衮衮诸公都看自己这个蓟辽督师当的容易,可谁又能知道其中的艰难呢?
孙承宗嘴上客气了几句,心里却是很高兴的,但他老于官场自然也不会被朱慎锥轻飘飘的几句吹捧就昏了头,在来京之前孙承宗就断定朱慎锥找自己绝对不仅是见个面这么简单,堂堂皇帝三番五次派人找他一个退休的老臣,难不成就因为自己之前的那些功劳么?他孙承宗还没自大到这种程度。
不过朱慎锥不主动提,孙承宗也不会主动询问,两人借着辽东情况讨论了好一会儿,转眼就小半个时辰过去了,直到这个话题告一段落,朱慎锥这才说到了正事。
“太子?”孙承宗略有诧异,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慎锥请他来京是因为此事。
“正是!”朱慎锥微笑着点头,说道:“太子名分已定,国有储君乃国家幸事,但仅立储却依旧不足,太子执掌东宫,为国家储君,未来的天子,按祖制自当出阁读书,不过朕如何当的这个皇帝,想来先生也清楚,太子早些年居山西时虽也读了些书,可实则只是粗通文墨,认识些字罢了。”
“既然如今已为储君,太子读书一事自是大事,这些日子也有不少人向朕提及此事,朕想来想去这件事的确不能耽搁,但老师好找,良师却难觅,先生曾为先帝之师,又是少师兼太子太师,自是最合适的人选。”
孙承宗有些无语,朱慎锥这番话看起来没问题,可实际上哪里是这么简单。
他孙承宗的确是天启皇帝的老师,身上也的确有着少师兼太子太师的官职,可问题在于他孙承宗实际上并不是当太子老师的最好人选。
当年天启皇帝读书之所以挑选孙承宗,并非孙承宗的文采有多好,孙承宗少年时虽有聪慧之名,可科举之途却不顺畅。
他很早就中了秀才,可之后屡考不中,无奈只能通过选贡以监生的身份入国子监读书,之后在京蹉跎了多年,直到四十岁后终于一举中榜,这才迈入仕途。
当了官后,孙承宗在翰林院任职,一直负责修起居注、编纂文书、主持考试等差事,这个官当了十多年,直在万历四十七年才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
万历皇帝驾崩后,泰昌皇帝登基,可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泰昌皇帝就因为“红丸案”也驾崩了,随后就发生了移宫案,天启皇帝以太子身份登基为帝。
天启皇帝登基后不久,当时东林党为了掌控天启皇帝,对其施加影响,打算在天启皇帝身边安排几个老师,由于孙承宗在中进士之前曾当过很长时间的一段教师工作,再加上他在翰林院又负责了十多年的科举考试工作,而且孙承宗的座师礼部尚书孙慎行是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再加上孙承宗也算是东林一脉,就这样孙承宗就成了天启皇帝的诸多老师之一。
也许是因为眼缘的问题吧,留着长须的孙承宗相貌堂堂一身正气,而且他在当官之前给不少人当了多年的老师,在翰林院又一直负责科举的工作,对于如何教授学业颇有心得。
所以在给天启皇帝讲课后,天启皇帝很快就喜欢上了孙承宗,并公开说过“甚喜孙学士,我偏懂他讲”的话。
这么多侍讲学士中,唯只有孙承宗入了天启皇帝的眼,而且孙承宗和天启皇帝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亲近,再加上孙承宗这人讲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深入浅出结合实际,孙承宗虽算是东林党,可他和其他东林党人不同,从不夸夸其谈,更注重实际,一来二去,孙承宗就成了天启皇帝唯一的老师。
但不管怎么说,要以文章而言,孙承宗只能算是中等,东林党内人才济济,比他在文坛上名气更大的人多了去,要以官职而言,他孙承宗只是一个侍讲学士,比他官职高的更是数不胜数,可偏偏就孙承宗最后成了天启皇帝唯一的帝师。
虽然孙承宗这个帝师当的不错,但后来他去了辽东后,所谓的帝师就只是一个名义了。而且孙承宗虽是少师兼太子太师,可大明自朱元璋重定官职后,三师三少已成了荣耀官职,品级虽高可实际上已不负责实职,而且孙承宗今年已经七十七了,早就到了古稀之年,这一把年纪如何能再当太子老师呢?
“陛下如此看重老臣,老臣本不应该推辞,可老臣眼下已七十七了,年老多病,精力不济,恐怕难以胜任,太子之师极为要紧,如老臣年轻十岁,自不负陛下之托,可如今再任此职,万一因为老臣的缘故耽搁了太子学业……。”孙承宗婉言说道,话里的意思就是自己年龄大了,当太子老师不合适,还是请朱慎锥另寻合适人选更为妥当。
“呵呵,先生过谦了,朕见先生年岁虽长,却精神依旧不错,看这身子骨也硬朗着,廉颇虽老,依能上阵。先生是进士出身,久在翰林院任职,对于国政经验极为丰富,又懂军事,是朝中难得的能臣,何况先生当年又是先帝之师,这大明上下哪里还有谁比先生更合适为太子之师的呢?”
“朕也不是不体谅先生,朕早想过了,朕打算在文华殿设教习堂,重设当年太祖的规矩,以后凡是所有皇子长到八岁必须入教习堂读书,教习堂设总师傅一人,教授文武的师傅数人,朕打算让先生任总师傅,主持教授太子、皇子的学业,在朕看来,只要有先生坐镇教习堂,朕定然无忧也,如此先生平日也无需太过操劳,如何?”
“这……。”孙承宗一时间沉咛,心中想着朱慎锥的这番话,看来朱慎锥是硬要他当这个太子老师了。
而且朱慎锥之前刚见孙承宗的时候就拉着他说了许多话,还特意关心他的身体情况,原本以为只是皇帝对老臣的关切罢了,没想现在却成了他当太子老师的理由。
早知道这样,孙承宗就应该装出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可现在说这些已经晚了,再加上朱慎锥很早前就关注孙承宗了,自己就算现在要装恐怕也装不像,反而会惹得皇帝不快。
再加上朱慎锥说的明白,他这个太子老师只是挂名抓总,朱元璋时期,太子和皇子读书的地方叫大本堂,后来才改为在文华殿授课,不过却一直没有正式的授课规定,因为在之后几朝中,因为种种原因太子授课断断续续时有时无。
正德皇帝无子,嘉靖皇帝当年轻信所谓的“二龙不相见”的谣言,根本不立太子,也自然就不存在太子之师,到了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又因为不想立长子为太子,导致太子之位始终不决,所以当时的泰昌皇帝一直只是以皇子身份处境十分尴尬,最后群臣多次劝阻,万历皇帝这才没办法立了太子,可对于太子读书一事依旧能拖就拖。
天启皇帝也是一样,泰昌皇帝在位时间太短,天启皇帝作为皇长子就连太子的身份也是泰昌皇帝驾崩后才上的,他这个太子几乎没有过渡直接就继位当了皇帝,直到当上皇帝后才正式出阁读书,这也是孙承宗帝师的由来。
现在朱慎锥决定正式在文华殿设置教习堂,以替代当年朱元璋的大本堂,从而把太子、皇子正式进学读书的规矩确定下来,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而且朱慎锥话说的明白,让孙承宗当教习堂的总师傅,是看重孙承宗的身份和威望,具体教学孙承宗如可以的话就教,假如身体情况不允许,只需要以总师傅的名义帮着坐镇即可,并不强求。
朱慎锥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孙承宗如果再推辞的话就不合适了。别看朱慎锥现在一口一个先生,对孙承宗尊敬有加,可君心难测,当皇帝的哪里能和普通人一样?何况朱慎锥这样的皇帝。
万一一口拒绝,不给皇帝面子,孙承宗也无法确定朱慎锥会不会直接翻脸,他根本就不敢赌。
孙承宗不怕死,如和建奴作战哪怕就是死都毫无畏惧,可在这种事上假如触怒了皇帝,这死的就太不值得了。而且孙承宗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人子孙,他年龄已经大了,孙家子弟中出息的人不多,假如自己一旦撒手离世,那么孙家怎么办?自己的后人又会如何呢?
“陛下既然如此看重老臣,老臣自当尽力,此事老臣应了,还请陛下不要嫌弃老臣过于年老体弱,精力不济呀。”孙承宗暗暗咬牙答应了下来,他不是不懂变通的人,事已如此不答应是不可能了,先答应下来再说,这个总师傅先当着,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当上两年再找理由辞去就是了,朱慎锥总不能让自己到了八十岁了还辛苦操劳吧?以后的事总有办法解决。
见孙承宗终于答应,朱慎锥极为高兴,当即就让人把太子和宋王找来,没一会儿太子朱敏澜和宋王朱敏澄就到了,朱慎锥指着孙承宗就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给他们找的老师孙承宗孙老大人,让他们当场行拜师礼,拜见自己老师。
太子和宋王一听连忙称是,两人上前行学生大礼,见此孙承宗连忙起身要搀扶,但一旁的朱慎锥却拦住,说学生见老师行礼是必须的,哪怕他们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宋王,这师生之礼绝不能废。
等两人拜见老师后,朱慎锥还当着他们的面给了孙承宗一件东西,这件东西居然是一把戒尺,当着太子和宋王的面告诉孙承宗,这戒尺是自己给他的权利,孙承宗作为总师傅有代天子训诫太子和皇子之权,如他们贪玩不好好读书,孙承宗直接拿着戒尺打就是,哪怕手掌打烂了也是应该的,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