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00shu.la
转眼天启元年过去,天启二年来临。正月十二日,过完年的天启皇帝同意了刘一燝的辞职,这位内阁首辅、东林党大佬在内阁首辅位呆了才半年就落下帷幕,黯然去职。
刘一燝离开内阁后,叶向高接替首辅之职,这次争斗魏忠贤算是赢了一局。
这一日天启皇帝召开朝会,在朝会上提出了关于辽东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如何解决辽东的经抚之争。参与讨论的除内阁成员外,还有九卿、部堂和科道官等。
对于辽东熊廷弼和王化贞不合,经抚之争越演越烈,朝堂各人都是知道的,等到天启让大家说说这个事,辩论究竟谁对谁错的时候,以东林党为首的众人马上就开始表态支持王化贞。
在刘一燝一事上东林党棋差一招,如果王化贞再丢了辽东巡抚一职,东林党承受不了这样的打击。所以无论从那方面来看,东林党都不愿意看见王化贞丢掉辽东巡抚之职,一旦王化贞离开辽东,那就表示东林党对辽东的影响力没了。
从政治角度来看,王化贞肯定是要保的,更何况东林党和熊廷弼的关系并不怎么样。在最初万历驾崩后,言官弹劾熊廷弼一事本就有东林党的影子在,如果不是因为袁应泰的缘故,东林党内部怎么可能让熊廷弼复职?
在东林党旗帜鲜明支持王化贞的情况下,其余官员三缄其口,一言不发。
毕竟,东林党在朝廷的影响力太大,其他各党根本无法和东林党抗衡,再加上新任首辅叶向高又是王化贞的老师,如摆明立场针对王化贞就等于针对叶向高。叶向高可不是普通人,他不仅是东林党大佬,还是两次入阁担任首辅,在朝堂威望甚高,一旦得罪了叶向高,以后哪里有好果子吃。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庭议中有二十七人明确表态支持王化贞,五十二人弃权中立,表态明确支持熊廷弼的只有李精白和徐扬先两人。
李精白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品级不算高。至于徐杨先就更不用说了,他只是巡视皇城御史。他们两人无论从官职还是影响力等都远不如东林党众人,虽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表示辽东战事非熊廷弼不可,而且熊廷弼又是朝廷任命的辽东经略,王化贞只是辽东巡抚,无论从哪方面来看,王化贞都应该接受熊廷弼的指挥,而不是和熊廷弼对着干。
对于李精白和徐扬先的意见,东林党表示嗤之以鼻,说熊廷弼骄横跋扈畏敌不前,复职辽东后没有丝毫作为,枉顾朝廷信任。相反,王化贞积极进取,极有能力,而且王化贞所提出的拉拢蒙古林丹汗作为援军,调整防线布置,令毛文龙在后金侧方主动出击牵制后金,同时联络李永芳为内应,这些举措都有实在的操作性。
一旦成功,辽东局面将大为改变,建奴必遭受重创,之前的失地也能一举收复,这也是朝堂众人所期待的。
对于这样的臣子非但不鼓励支持,反而倾向于去支持畏敌不前作风保守的熊廷弼,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想法。难不成你们两个是愿意眼睁睁看着辽东局势僵持不下,坐视建奴越大?这是何等居心?
这话一出,李精白勃然大怒,当即反问东林党人这些话是何意?
当初袁应泰在辽东就是积极进取,热热闹闹做了许多事,可最终结果又是如何?辽东局势复杂,远不是尔等想象的那么简单,假如建奴这么容易解决,那么从万历朝的萨尔浒之战到现在,建奴早就被大明解决了,也不会一败再败,直至今日局面。
李精白认为王化贞的能力别说熊廷弼了,就连袁应泰也不如,这些措施只是纸上谈兵,根本不切实际。就拿东林党提出的这几个措施来看,初一瞧上去似乎可行,可实际上就是异想天开。
王化贞提出的让毛文龙在侧面牵制后金似乎可行,但毛文龙眼下兵少将寡,在辽东本就立足不稳,奇袭镇江的想法虽然不错,可哪怕成功也根本守不住镇江。一旦毛文龙军事行动失败,那么大明就失去了在后金侧后方的一支宝贵力量,况且熊廷弼也不是完全反对这个想法,只是觉得时机未能成熟,希望毛文龙多积蓄力量,等辽东局势稳固后双方同时行动,毛文龙以偏师配合主力再出兵,这才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至于联合蒙古林丹汗就更是异想天开,为了解决后金问题,大明在万历年间就和蒙古人握手言和,双方私下达成联手对方后金的协议。可时间过去了这么久,蒙古的林丹汗又做了些什么?
林丹汗虽然是蒙古共主,却眼光短浅志大才疏,没有半点大局的观念。先不说之前林丹汗在攻打炒花时被科尔沁和后金联手击退,此战足以能看出林丹汗外强中干。而袁应泰在辽东和后金作战的时候,作为大明盟友的林丹汗非但不支持大明,反而起了坐山观虎斗的想法。
如果那时候林丹汗能够果断出兵支援明军,袁应泰也不会败的这么惨,戚家军和白杆兵也不会在辽东全军覆没。
当初都是如此,现在更不会有改变,李精白认为林丹汗是狗改不了吃屎,先不说林丹汗究竟有没有四十万大军,哪怕他有也绝对不会拿出来帮大明。最有可能的是林丹汗所谓的四十万大军是吹牛,答应王化贞的联手也是糊弄而已,最大的可能是林丹汗用这种方式挑唆王化贞和后金作战,从而看着大明和后金打生打死,他在一旁渔翁得利。
对于王化贞提出的引李永芳为内应更是个笑话,李永芳是什么人?他可是老奴的孙女婿,李永芳这种人的话如何能信?把如此重要的大事寄托在一个曾经背叛大明的将领身上,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举动。
王化贞实在是太想当然了,他所谓的谋略千疮百孔,现在连大明朝堂上下都知道王化贞要引李永芳当内应,老奴难道是傻子聋子不成?难道会一点都没防备?这种事先不说能否成功,就算要做也是瞒着人暗搓搓做,绝对不让别人知晓。而现在大张旗鼓地操作闹得人人皆知,李永芳只要是正常人都明白会如何选择,除非他脑子进水才会和王化贞合作。
李精白提出的观点东林党表示反对,东林党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相当然而已,你李精白所说的仅仅只是假设。既然要办事,就有风险,难道因为有风险就不做事了?
王化贞所提出的这些建议和谋划固然有失败的可能,可同样也有成功的可能啊!其他不说,只要他的这些谋划能成功一二,那么足以改变辽东局势,这难道不是好事么?
盯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你李精白简直就是鸡蛋里挑骨头,按照伱的说法那么在辽东什么事都不用干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熊廷弼不就是这样么?难不成为大明尽心做事反而错了?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李精白和徐扬先据理力争,虽他们二人从人数上远不如东林党,官职更是不如,可依旧寸步不让。
见吵闹的凶,眼看再这么下去双方就不是吵架,弄不好得直接撸袖子打起来了。天启皇帝阴沉着脸让维持秩序的太监、御史喝止,他自己也没想到今天提出的问题讨论会成为这样的局面,虽然他心里有估计东林党不会这么轻易放弃王化贞,可没想东林党要保王化贞的决心如此之大。
“此事先生如何看?”天启决定不能再让他们继续吵下去了,这样吵法不会有什么结果,当即他把目光投向了站在最靠自己的叶向高,从开始讨论到现在,叶向高作为首辅却一直都没发布意见。
叶向高没想皇帝会直接问他,他站出身来先朝皇帝一拜,接着说道:“回禀陛下,臣同王化贞有师生之谊,此事臣不便参与,还请陛下准臣回避。”
“先生此言差也,先生乃内阁首辅,国家重臣。如今庭议的是国家大事,朕向来对先生品德钦佩万分,也知先生是何等样的人,朕都不担心这些,先生又何必主动回避呢?”
叶向高心中苦笑,他本来是打定主意不说话的,就和他刚才说的那样,他和王化贞的关系满朝皆知,作为王化贞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开口不合适。
可现在天启硬要他说,他又不能不表态,毕竟天启皇帝说的明白这是国家大事,自己是内阁首辅如果在这种事上都不表态实在说不过去,相比之下他和王化贞的关系只是私人关系,在国事为重的情况下,私人关系根本算不了什么。
想了想,叶向高开口说道,他没有说支持王化贞,也没说支持熊廷弼,因为无论他的身份地位和王化贞的关系,支持那一边都是不合适的。
叶向高直接耍了个滑头,表示这个事太过复杂,他们身在京师对于辽东那边的情况也只是听闻而已,有些具体信息了解不多,也不好做出合适的判断。
可眼下辽东经抚之争的确存在,又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叶向高提议把问题暂时搁置,不偏不倚处置的好。
至于这个不偏不倚也很简单,就拿两人的官职来决定,王化贞是辽东巡抚,广宁又是他原本的属地,就直接把辽东的权利划分确定下来,让王化贞负责广宁这边的事务。
除广宁之外,辽东的其他事务让熊廷弼来全权负责,这样的话就能完美避开两人的矛盾所在,也能解决目前的经抚之争问题了。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