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366章 调停诸国
最新网址:www.00shu.la
    “叮铃…叮铃……”

    “呜呜呜——”

    海港,作为后世世界贸易的重要门户之一,这个时代的它并不能产生多大的价值,因为拥有海港对于一些没有支柱性产业的国家来说只会导致国家对外来商品过于依赖。

    不过,如果是类似大明这样的宗主国,那依赖起来似乎也没有太大的负担,起码在东亚和东南亚是这样的。

    当清晨的钟声和号角声响起的时候,大古剌那崭新的码头已经开始热闹了起来。

    海港的码头上,几艘大船缓缓进入港口,缆绳扬起,水花四溅,海水泛着耀眼的光芒。

    一网一网的鱼被拉拽上岸,每艘船所带来的鱼获都有上万斤。

    这些鱼被穿着当地服饰的百姓处理,然后用昂贵的盐炮制为咸鱼,最后挂起来晾晒。

    在码头的一侧,由于政策的放开,以往只能穿粗布麻衣的商人也换上了绢衣。

    一个月前,他们跟随下西洋的舰队进入了东小西洋,并在访问了亚齐国后北上,来到了大明的大古剌宣慰司,在这里开始贸易一些价值不算高的货物。

    在他们的来来往往中,大古剌码头变得更加热闹,而这一幕都被不远处一座哨塔上的众人看在了眼里。

    “我说过,朝廷带给你们的,只会是文明与知识、繁荣,你觉得呢?”

    三丈高的水泥哨塔上,当身穿白色圆领袍的郑和转身询问一个穿着大明从二品武官官袍,却一副本地人长相的人时,这人也连忙开口,并经一旁的四夷馆官员翻译道:

    “我很早便仰慕天朝,所以才会主动朝贡朝廷,如今能成为朝廷的官员,得到朝廷的庇护,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如今能招待天使,得到天兵驻扎庇护,更是我梦中才敢奢望的东西。”

    “只要大古剌还存在一天,那大古剌就始终是朝廷的臣子。”

    这位口中不断赞扬大明朝的,便是大古剌宣慰使司的宣慰使罗娑陀利。

    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勃固王国的国王。

    勃固是蒲甘王朝瓦解后建立的一個地方割据政权,主要民族是孟族。

    在国家开创的早期,孟族还能向外征讨,但随着移民不断涌入国内,加上统治者本身能力不足,因此勃固国内政局不稳,土匪猖獗,甚至有王子被掸族移民刺杀的事情发生。

    由于王族能力不足,因此国家宫廷政变频繁,国内外战事不断。

    洪武十八年,罗娑陀利得到了百姓的拥戴,成为了勃固的新王,并派七百人征服了仙道卫,扩大了勃固的统治范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北方的阿瓦、掸族、缅族带给他的压力越来越大,南方的许多民族亦对勃固频频出击,致使罗娑陀利陷入外交困境。

    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勃固,却连披甲的两千士兵都拿不出来,这让勃固难以应对南北问题。

    正因如此,罗娑陀利才会接受大明册封,宁愿从国王降为大明大古剌宣慰使司的世袭宣慰使,也要加入大明的体系之中。

    事实证明,罗娑陀利的选择没有错。

    在一个月前,当明军抵达大古剌港口后,郑和立马召见了罗娑陀利,并在了解大古剌情况后与陈瑄商议如何帮助罗娑陀利稳定大古剌政局。

    经济上,郑和率领部分军队与当地民夫修建大古剌港,并设置大明海军都督府治下西海卫城。

    西海卫外立城墙,内设仓库、民居、校场,贮藏钱粮,集中货物,以备整理转运。

    在西海卫的护卫下,大古剌港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罗娑陀利则是可以凭借船舶费来充实大古剌宣慰使司经济。

    大古剌港经过郑和他们这一个月的修建,一共有大小船舶位一百余处,每处船舶位按照天数收费,租借停靠一天的费用是二百文。

    也就是说,这一百余处船舶位如果停满,将给大古剌港带来二十贯的收入,一年下来就是七千余贯。

    当然,这是理想中状态,但即便无法达到,大古剌每年也能收取不少于两千贯的船舶税。

    对于罗娑陀利来说,这两千贯的税收足够养兵四百。

    除此之外,商人们在大古剌港的贸易,也需要给大古剌宣慰使司交税,税率如大明一样是十税一。

    大古剌的特产有象牙、香料、木料等东西,自然是不缺商人前来,所以两者相加之下,下西洋舰队的到来,给大古剌带来的经济利益足有数千贯。

    这还仅仅只是经济方面,最让罗娑陀利高兴的,还是明军到来后的军事稳定方面。

    当郑和带着部分军队为大古剌建设港口时,陈瑄已经带领大队兵马出没在大古剌境内,将山匪、蛮寇消灭的同时,也向各国传递着消息,那就是大古剌宣慰司是大明三宣六慰体系下的重要成员。

    对此,缅甸、八百大甸等宣慰司中的部落老实了许多,这让大古剌的外部环境安定下来的同时,也让大明西南的情况稳定了许多。

    有大古剌这个马仔在,缅甸及麓川、八百大甸等地一旦冒出野心家,就需要面对来自明军的南北夹击,这让本就没有太多战略纵深的三宣六慰诸多土司不得不老实下来。

    正因如此有着诸多利益,因此郑和才会如此扶持大古剌,而罗娑陀利也才会如此热切的欢迎朝廷舰队的到来。

    “朝廷的西海卫在此设立后,你可以让治下百姓种植朝廷的稻种,每年贩卖给西海卫的官兵们获利。”

    郑和与罗娑陀利说着西海卫设立后的补给问题,罗娑陀利连忙表示:“臣已经得到朝廷的恩宠,理应由臣负责官军补给才对。”

    “不了,你这地方贫瘠,养不了那么多大军。”郑和摇摇头回绝,却又怕打击道罗娑陀利,故此安慰道:

    “朝廷要驻扎五千六百人,这五千六百人的兵马关键时刻能保护勃固,也能维持航道通畅,你只需要老老实实负责陆地的治理就行,海上交给朝廷。”

    罗娑陀利心里也十分担心日后官军会俘虏自己去南京,不过一想到自己所面对的局势,他想了想还是宁愿相信大明,也不相信北边的缅族和东南边的泰族。

    “五日后朝廷的军队就会集结前往榜噶喇国,我们暂时只会留下一千人修建西海卫城,等返航时才会实额驻扎一卫兵马。”

    郑和一边走下哨塔,一边与罗娑陀利交代着一切,同时还开口道:“朝廷已经在北边的蛮莫修建了船坞,相信用不了多久,这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江)就能直接沟通云南都司。”

    “你有什么事情可以联系西海卫,如果西海卫做不了主就联系云南都司,毕竟三宣六慰归云南都司管辖。”

    “是……”罗娑陀利频频点头,郑和见状也在简单寒暄几句后回到了西海卫的卫城之中。

    西海卫的卫城用混凝土与石砌而成,毕竟石灰石和铁矿粉这玩意许多地方都有,想要制作现成的水泥不算特别困难。

    西海卫城的城墙高一丈三尺,宽八尺,周长二里,目前还有三分之二在建。

    这城池不算高大,毕竟有五千六百明军驻守的卫城,整个中南半岛也很难拉出军队来攻陷,更别提万一真的发生了大军围城的情况,上游的王瑄立马就能从蛮莫顺江长驱而下。

    因此简单巡视一圈后,郑和就返回了自己的住所,一处简陋的木屋。

    在这里,他瞧见了泡茶看海图的陈瑄。

    “从南边回来了?”

    见到陈瑄,郑和倒不是很意外,毕竟出发时他就说要不了几天就能回来。

    “都是些赤膊的土寇,没甚意思。”

    陈瑄喝了一口茶,然后指着北边的若开国询问道:“朝廷不准备在若开修建港口吗?”

    “没有必要,有大古剌这一处就足够了,若开和缅甸宣慰司中间隔着山脉,大古剌则是有大金沙江可以直接联通蛮莫,更为方便。”

    郑和坐在一旁脱下了鞋子,舒缓了一下自己的脚,放松道:

    “北边的榜噶喇(孟加拉苏丹国)半个月前就主动派船前来,询问我们是否到到访当地。”

    “我派西厂的人去当地探查了情报,果然他们的热情是有问题的。”

    “准备埋伏我们?”陈瑄眼睛放光,显然是觉得自己的军功来了,不过郑和的话让他失望了。

    “不是”郑和摇头道:“榜噶喇正在遭受天竺北部强国,沼纳朴儿(章普尔苏丹国)的威胁,希望朝廷能出面调停,甚至愿意让朝廷在察地港(吉大港)建设官厂。”

    “这是好事啊!”陈瑄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高兴道:“从大古剌到锡兰国太远了,如果中间有一个榜噶喇作为中转,那事情就好弄许多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到时候准备在当地设置一个官厂,如果榜噶喇国王愿意的话……”

    郑和虽然是这么说,但他已经想到了榜噶喇国王听到这条消息时的高兴模样。

    他们这一路走来,但凡沿海国家瞧见舰队规模,对他们所需要求无不点头。

    哪怕态度强硬的,也会在明军日常训练的炮击过后硬着头皮来同意。

    因此在此次下西洋的沿途设置卫所、官厂中,郑和只担心如何在忽鲁谟斯设置官厂和港口,其余他从不担心。

    “这下西洋虽然有趣,但杂事太多,感觉和我在直隶疏通运河的差事没什么区别。”

    陈瑄感叹自己没遇上好时候,亦或者说感叹自己不如自家的老搭档杨俅一家。

    在杨展的率领下,第一次下西洋还能以剿灭陈祖义、迫降满者伯夷等国作为功绩。

    到自己这里,随着杨展围剿陈祖义的名声传开,满剌加海峡内外诸国都知道朝廷舰队的厉害,没有一个人敢于挑事。

    自己每日就是帮帮属地打打山匪贼寇,属实没有意思。

    “呵呵……”瞧着陈瑄的唉声叹气,郑和笑道:“说不定等过去了西小西洋,就有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希望吧……”陈瑄摇摇头,顺带抿了一口茶水。

    过后,二人将话题说回了这沿途所遭遇的一些趣事,而时间也在他们交谈中缓缓流逝。

    很快,下西洋舰队开拔的日子到来。

    一大早,罗娑陀利便率领大古剌的百姓来港口帮忙,将明军所需的蔬菜、水果、咸鱼干和粮食等补给搬运上船。

    对于各国各地来说,大明下西洋舰队的补给贸易也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大古剌宣慰司虽然是大明属地,但郑和依旧支付了五千贯大明新钱来购买补给。

    他们此次所需补给不算多,只需要维持舰队两个月的所需就足够,再多的话,大古剌也无法满足他们。

    虽说只有五千贯,并且这其中还有大半进入了罗娑陀利的口袋中,但对于大古剌港附近的数万百姓来说,两千多贯的生意让他们每个人都赚的盆满钵满,喜笑颜开。

    “呜呜呜——”

    随着号角吹响,数百艘下西洋战船、武装商船缓缓从大古剌港口南边的海上起锚出发。

    七月的东北季风洋流已经不够强力,但即便如此,舰队依旧顽强向北进军。

    在进入若开国海域内时,若开国也没有放过为舰队补给的这笔好生意。

    虽说舰队的目标是前往榜噶喇的察地港补给,但为了照顾属国,郑和还是让几艘空船前往了若开国的港口进行补给。

    结束这个插曲后,等郑和他们进入榜噶喇海湾,并在榜噶喇国小船引路进入察地港时,此时的察地港内已经被彻底清理出来,无数的船舶位供明军补给的武装马船和民营商帮们的商船停靠。

    由于大明舰队的舰船规模远远超过了察地港的容量,因此绝大部分战船和马船都停泊在了海上。

    “这榜噶喇看上去与我中原一般繁华,想来也是一个知文明,讲礼貌的国家。”

    陈瑄的脚缓缓从火炮上放下,嘴里喃喃自语的同时,远处的察地港全貌也暴露在了他们眼中。

    此时正值正午,因此当郑和坐船缓缓驶入察地港的时候,一座具有清真风格的城镇港口缓缓地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

    码头之上,前来欢迎舰队的榜噶喇国队伍人群多穿白色的长袍,女性用纱巾将脸部遮挡起来,只露出了双眼,男性则是头上裹以白布,露出脸上浓密的胡须。

    在他们身后的城镇房屋多以白色和蓝色为主,依稀能看到远处的清真寺。

    “榜噶喇此国国王及官民皆色目人,这倒是稀奇。”

    对大明军民来说,只要头裹白布,遮盖面孔的似乎都是色目人,陈瑄自然也是如此认为。

    郑和虽然也算是色目人,但他却信佛多过信教。

    伴随着坐船靠岸,数百明军甲胄鲜明的走下船梯,在码头上列阵拱卫郑和安全。

    陈瑄就在船上,以此保障郑和遭遇危险时能及时救援。

    在陈瑄的注视下,榜噶喇国以千余骑前来欢迎郑和抵达,单说这份能拿出一千骑兵的国力就不容小觑,这也让被迎接的郑和对于接下来的调停一事十分头疼。

    在郑和的注视下,千余骑兵队伍中缓缓走出一支仪仗队伍。

    身穿鲜明外露甲胄的榜噶喇兵卒拱卫着一位头戴八枚宝石冠,身穿丝绸长袍的四旬男人走到了他的面前。

    他的身边跟着一名汉人,那汉人在见到郑和的时候便率先作揖:“榜噶喇华侨王贵,参见大人……”

    “没想到我大明华侨居然能涉及榜噶喇,有意思。”郑和爽朗一笑,同时王贵身旁的那华贵四旬男子也开口说起了本国语言。

    在他说完后,王贵与郑和身旁的一名商人异口同声的翻译道:“这位是榜噶喇国的沙阿,也就是国王霭牙思丁。”

    二人翻译过后面面相觑,郑和则是笑道:“你帮这位国王翻译就行,我有能翻译的人。”

    “是……”王贵回礼,郑和也开口道:

    “国王您好,我是天朝下西洋正使郑和,此次是接受您的邀请,代表大明天子而来。”

    郑和开口过后,王贵便将他的话给翻译出来,不过霭牙思丁显然更关注郑和带来的舰队,他心有余悸的看着那挤满察地港,并且还停泊海上的舰队,感叹道:

    “我从未见过像伱们这样规模庞大的船队,你们的船队应该有一万人吧?”

    “算上商人,差不多是两万四千余人。”郑和回答之余,不免让霭牙思丁咋舌。

    他所拉出欢迎郑和的这千余骑兵,几乎孟加拉国一半的骑兵,而郑和的军队如果都是如他身后这种披着重甲的士兵,那恐怕他能在短时间内夺下察地港,甚至能和北边的章普尔国瓜分孟加拉国。

    “您是一个自信大方的人,拥有如此军队,居然还能保持这样的礼仪。”

    霭牙思丁赞扬着郑和,郑和闻言却笑道:“这不算什么,在天朝,像这样的军队还有百万之众。”

    “百万?!”霭牙思丁瞪大眼睛,他没想到那自称中国的大明居然如此强大,要知道他的国家也不过两三万军队罢了。

    “真的吗?”他询问王贵,想从王贵这里获得答案,王贵则是点了点头并将大明有数千万人,上百万军队的事情说了出来。

    毕竟大明实力越强,他在孟加拉国也就会越受重视。

    “真的无法想象,世界上居然会有这么强大的国家。”

    霭牙思丁感叹着,在他的印象里,一个国家能有几百万人口,十万军队就已经是绝对的强国了,没想到世界上居然还有拥有数千万人口和上百万军队的国家。

    想到这里,他对郑和更是充满了自信:“我真诚的邀请您随我在这里休息一夜,随后前往我国的国都,我将在王宫好好招待您,同时也请您调停我国与北边国家的矛盾。”

    霭牙思丁有些担心郑和会因为担心麻烦而拒绝,可事实证明他低估了郑和,也小看了大明下西洋的野心。

    “您大可放心,我中国天子崇尚和平,我此次下西洋,也调停过许多国家的矛盾,对于贵国的情况我虽然不了解,但我相信有如此善解人意的您作为国王,您的国家一定是无辜的受害者。”

    郑和说着客套话,虽然有些虚假,但起码安抚住了霭牙思丁。

    很快,霭牙思丁便邀请郑和与他坐上了大象背上的轿子,在千余骑兵和数百明军骑兵的护卫下想着察地港的临时行宫走去。

    他们穿过城镇的干道,可以看到一条清亮的小河一直流到城镇的港口,而港口的锚泊区内停靠着挂有大明旌旗的上百艘马船。

    “贵国的船只是我所见过最大的。”

    霭牙思丁不忘拉近关系,郑和也笑着回应:“我朝最大的船只无法进入港口,不然可以请您上去看看。”

    霭牙思丁深吸一口气,他不知道郑和说的是真是假,但就港内停泊的那些大船来看,兴许明军还真的有更大的船只。

    能请到郑和来调停自己与北边国家的矛盾,简直就是自己的幸运。

    想到这里,霭牙思丁对郑和的态度更为热切,在抵达临时行宫后,他也将郑和带在身旁,与他热情交谈着远方大明的强大,以及大明为何要叫中国。

    “我朝居天下正中,负责维护四周太平,四周诸国在天子看来都是他的臣民,臣民如果发生矛盾,中国自然要调停,这也是我愿意前来的原因。”

    “原来是这样。”

    霭牙思丁听着郑和所说的内容,虽然觉得大明有些自大,但一想想大明展示的实力,又觉得这样是应该的。

    同样的事情放在他的身上,他估计只能组织一支百来人的船队前去调停一些小事情,而大明的天子却能组织两万多人,数百艘大船组成的舰队在距离数千里外的地方进行调停,这样的实力,确实是霭牙思丁前所未闻的。

    正因如此,霭牙思丁也不由对大明产生了好奇,而郑和在答应帮助他调停两国矛盾的同时,也真诚邀请了霭牙思丁在舰队返航时前往大明,同时希望舰队能够在察地港修建官厂,为舰队进行补给。

    对于郑和的这些要求,霭牙思丁没有拒绝的理由,所以他承诺在调停结束后,将察地港的一块土地送给郑和修建官厂。

    正因为他的慷慨,郑和也决定要帮他解决北边国家的问题,毕竟这几日他没少听陈瑄唠叨。

    如果北边的那个国家不听道理,那郑和也只好让陈瑄去北边和它好好讲讲道理了……

    (本章完)

    
最新网址:www.00sh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