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靖难攻略 > 第207章 晏驾归去
最新网址:www.00shu.la
    “铛…铛…铛……”

    晨钟作响,五月的京城内外,不管是官吏乡绅,亦或者是平头百姓,他们皆在此时开始起床,为生活开始奔波。

    只是不同于平民百姓们为了生存而疲惫的奔波,官吏乡绅们的奔波却多了一丝沉重。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这是朱元璋病重以来的第七天,整个五府六部都陷入了压抑的气氛之中。

    五军都督府内,李景隆穿着武官常服,看着眼前那堆积如山的奏疏独自发愣。

    在他左右,一名都督佥事看着手中的奏疏,略带感叹:“这刀干孟还真是软硬不进的王八,居然能死守这么久。”

    他口中的事情,显然是眼下正在发生的西南战事,李景隆闻言也回过了神来,向他看去的同时询问:“战事如何?”

    “西平侯遣都督何福与都督瞿能二人强攻景罕寨,叛军凭借有利地形居高坚守,大军三月未进一步。”

    “官军粮草将尽,叛军却士气高涨,二位都督无奈,只能向西平侯请增援兵。”

    “还没攻下吗?”李景隆叹了一口气,心里暗叹这段时间的糟心事着实太多。

    “国公,宫里……”都督佥事小心翼翼询问,李景隆却在听后摇了摇头:“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确实”都督佥事下意识点头,接下来的时间,二人都将话题引到了军务上。

    湖广南部瑶苗的叛乱,西北陕西行都司的防务,西南与麓川的拉锯,还有大宁方向的大军巡边……

    这一件件事情,光是听起来都让人头疼,可这样的麻烦事,却已经持续了三十一年。

    自大明开国以来,各地叛乱的事情就从未停止过。

    经历了元代那种混乱的秩序,许多人都不甘心于接受大明这样教条式的秩序。

    土司们不喜欢朝廷管他们太严苛,地主乡绅们不喜欢大明又要他们交税,又要限制他们。

    北方的鞑官、色目官员们与汉人官员矛盾严重,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外部的繁杂之事。

    这样的事情,李景隆已经处理多年,本该信手拈来,可朱元璋病重的消息,却让他慌乱了阵脚。

    面对这些奏疏,他心里十分烦躁。

    朱元璋对于他,不仅仅是皇帝,还是对他照顾有加,十分栽培他的舅爷。

    他下意识的不希望朱元璋出现什么事情,因为他很清楚大明朝这艘船还没有驶出风暴,还需要他这个掌舵人继续维稳。

    只是有的时候,人越不想来什么,便越要来什么。

    急促的脚步声在五军都督府内响起,那声音在来到李景隆的衙门前停下,李景隆也下意识抬起了头。

    来人是内廷的太监,他的脸色并不好看,这让李景隆心底有了不好的预感。

    见到内廷太监的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五府其余的都督,以及六部的尚书,武英文华等殿阁的大学士。

    得到了消息的他们,急匆匆的从五府六部及各处宫殿前往了乾清宫门。

    只是半个时辰的时间,他们已经全部聚集到了宫门前,紧张的看着那扇还未打开的宫门。

    在他们的注视中,那扇宫门最终缓缓打开,从里面走出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对众人作揖。

    “陛下有旨,传诸位入乾清宫养心殿。”

    “臣等领旨……”

    当入乾清宫都需要用‘旨意’来传召时,在场的众人便都有了预感。

    他们回礼后起身,低着头眼观鼻、鼻观心的往乾清宫道走进去。

    一字时的时间,他们在一声声传召中走进了养心殿内。

    此时,养心殿内已经站着不少人了。

    除了太孙朱允炆和燕世子朱高炽外,还有东宫带班太监李权,以及司礼监秉笔、掌印两大太监。

    当然,这些人的出现都在众人的预料中,他们唯一没预料到的,就是一个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也出现了。

    一个三十几岁,头戴凤冠九翚四风,身穿太子、王妃常服的女人出现在了这里。

    能出现在乾清宫,并且有此穿着的人,也只有朱标的继妃吕氏了。

    “都来了吗……”

    “臣,参拜陛下,陛下万福安康!”

    苍老的声音响起,群臣纷纷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礼。

    拔步床上,朱元璋缓缓侧过头去,看着十余位重臣,目光放到了李景隆与郁新、齐泰三人身上。

    “九江与郁新、齐泰,你们三人上前来,还有允炆你也上前来……”

    朱元璋称呼李景隆的小名,对另外二人则是直呼其名。

    “爷爷……”

    朱允炆跪在了拔步床前,尽管他很早就期盼着这一天,可当他看着满头白发、形容枯槁的爷爷时,心中却生出了太多的不舍。

    他想要权力,可他并不想让自家爷爷离开,但他很清楚,自家爷爷不离开,他永远掌握不了真正的权力。

    “咳咳咳!!”

    这时,朱元璋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直咳得整个腰身都成了一个弧形。

    见状,朱允炆赶紧伸手为朱元璋抚背,持续许久后,朱元璋的喘息才略略平止。

    他伸出那条瘦骨嶙峋的胳膊,轻抚了抚朱允炆的头,可他的目光并不是像在看朱允炆,倒是更像在追忆着什么。

    他是个工作狂,很少娱乐和休息,对于内廷往往疏于管教,将子女教育和嫔妃管理的重任交给了马皇后。

    马皇后离世后,他将内廷交给了朱标的继妃吕氏来管理,自己则是与儿子朱标继续奋斗在第一线。

    只可惜,朱标的猝然离世是他未曾预料到的,他布了大半辈子的局,最终没能派上用场,便要布置下一个局了。

    如今,这第二个局总算用到了。

    他接手时的大明朝是一个满目疮痍、流民遍地的天下,而如今他交给朱允炆的天下,是一个北控关外、南抵南海,西至大碛,东达东海的天下。

    经过二十多年的剪伐斫削,大明天下终于接近了他所想的天下。

    整个社会天下太平,民生恢复,基业稳固。

    虽四方不太安定,但最主要的敌人蒙古却已经被压制在了漠西一隅,天下有实力挑战皇权的豪强势族已被消灭,经济迅速恢复,社会日渐稳定。

    这一年,大明的人口为六千零五十四万,超过了元代最高的人口数字。

    这一年,全国的田赋收入仅米麦一项即多达三千二百余石,算上二千二百余万石的军屯籽粮,合计比元朝岁入一千二百万余石增加了四倍有余。

    这些数字对于后来人来说,只是彰显王朝强大的一项,但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数字的代价却是他三十一年如一日,不间断地紧张工作,持续消耗健康所换来的。

    现在,他只需要做好最后一件事,便可以好好休息了。

    想到这里,他的目光露出了轻松,并当着群臣的面,对朱允炆交代起来:“如今天下安泰,你要勤恳务政,方能保全我们家的天下。”

    “西南之事有魏国公、西平侯,西北之事有宋晟,北边之事有伱四叔,关外有高煦……”

    “这天下的一切,我已经为你打好了底子,你照旧制继续便可。”

    “若是你心中有抱负欲要施展,兵戎可多听你四叔及曹国公的话,政务可听郁新与齐泰的话。”

    “为人君父,要能容得下谏言,怀抱大胸襟,勿要专断独行。”

    朱元璋说完,朱允炆早已泣不成声,哽咽着点头:“孙儿谨记。”

    见他如此,朱元璋又看向了跪在拔步床前的李景隆三人,他伸出手向李景隆而去,李景隆连忙跪着上前来握住他的手。

    “九江,舅爷要去见你父亲了,你很好…没辜负你父亲的期望。”

    “陛下……”李景隆鼻头一酸,低头垂泪。

    朱元璋看着他,又缓缓看向了郁新与齐泰:“齐泰,你为朕拟遗诏……”

    “是!”齐泰低着头应下,旁边的司礼监太监也将早早准备的圣旨与笔墨放到了齐泰面前。

    齐泰跪在地上,静静等待朱元璋开口。

    望着眼前的一幕,朱元璋转过头去,看向了拔步床的床顶:“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

    “奈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好善恶恶,不及远矣。”

    “今得万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

    “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

    “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

    “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从事……”

    百余字的遗诏中,朱元璋交代了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总结了自己登基这三十一年来的心路历程,并给皇太孙朱允炆背书站台。

    第二件事,便是对自己的丧葬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求简葬,还让臣民们稍微哭个三天,意思一下就得了,也不要妨碍臣民们的婚丧嫁娶。”

    第三件事,便是让各地藩王不必兴师动众,大老远跑来京城参加祭奠。

    只是百余字,他便将遗诏给交代了清楚,从头到尾都在想着别给宗室及臣民添太多的麻烦。

    当他说完这一切,他似乎觉得整个身体都有了力气,居然缓缓支撑着自己坐了起来。

    这一幕为众人所见,纷纷低头垂泪。

    他坐了起来,将手从李景隆手中抽出,目光诧异的看着养心殿内的那户窗子。

    “允炆,我看见你爹他们了……”

    阳光下,朱元璋似乎看到了自己那个敦厚仁长的朱标,众人纷纷往他目光处看去,却并未看到任何东西。

    待他们回过头来,朱元璋却已经再度躺了下去,嘴角还挂着一抹笑意。

    “陛下(爷爷)!!”

    在众人的哭嚎声中,朱元璋似乎觉得自己的身体变得轻盈许多,思绪混沌了片刻。

    等他再度清晰,他似乎感觉自己来到了幼时的钟离东乡。

    四周的事物很清晰,这让他知道了自己或许是在追溯自己的一生。

    在他幼时,父母曾带他曾经多次搬迁,可论其根本,他的家乡始终在钟离县的东乡。

    眼下,他距离东乡百余步,目光之中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乡亲们。

    他们没有死于元廷的横征暴敛,没有死在元兵与红巾军的刀下,他们一个个的都活灵活现,自己仿佛回到了六十多年前的某一天。

    这一刻,他着急了,他想到了自己家,想到了记忆中的父母哥哥与姐姐。

    他向着东乡走去,可随着他的靠近,东乡渐渐变得破败。

    四周的场景,让他回忆起了当年的旱灾与蝗灾、瘟疫。

    他曾经所熟悉的乡亲们一一倒下,容不得他悲伤,便见到了两道背拽板车的熟悉身影。

    那两道身影头上绑着一张脏兮兮的粗布,身形骨瘦如柴。

    板车上,三具连白布都没的尸体安静躺着。

    见到那三具尸体的时候,朱元璋停住了脚步。

    是啊,那两道身影,不正是他与二哥吗?

    板车之上的那三人,不正是自己的父母与大哥吗?

    一时间,朱元璋愣住了,即便他没有往前追赶,但面前的画面却不断在前进。

    他看着自己与二哥拉拽着板车,挨家挨户的给人磕头,请求借给他们一块坟地来安葬父母大哥。

    他与二哥遭受了无数白眼,挨了许多谩骂与石头,却未曾换到一块坟地。

    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他们坐在了村口,不知道要怎么过下去。

    似乎是瞧他们可怜,于心不忍之下,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

    得了坟地的兄弟二人十分高兴,仿佛忘记了前面的谩骂与屈辱,将身上残破的衣服脱下,将父母与大哥的脚和头包裹好,不让肌肤露在外面。

    “俺们爹娘也算有了棺材了……”

    听着二哥朱重六所说出的话,朱元璋鼻头一酸,便见兄弟二人将父母大哥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他们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自己去了皇觉寺,可没过几年便因为僧人太多加上饥荒而遭到驱赶,只得云游四方。

    当然,说是云游,其实就是沿路乞食,这才苟全性命。

    再往后,自己收到故人来信,邀请他参加红巾军,可他心里不愿意,烧毁了那份书信。

    然而消息最终走漏,他不得已只能去参加红巾军,成为了濠州城内的一名普通兵卒。

    入伍后,因为作战勇敢,加上在皇觉寺学了点文墨,他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给了他一个九夫长的小官。

    然而,即便他在之后不断帮助郭子兴,甚至帮助郭子兴击退了来犯的元军,可郭子兴始终将他作为部下,他未能再进一步。

    只是他不后悔,因为他遇到了对自己最好的那个人。

    虽然郭子兴没有给自己兵权,也没给自己升官,可他将自家妹子嫁给了自己。

    “妹子……”

    朱元璋看着那模糊的身影,想要尽力的看清楚自家妹子的五官,但她的五官却十分模糊,好像刻意让他不能看清一样。

    他耐着性子,期待着自家妹子脸上的云雾散去。

    之后的情况朱元璋还记得,因此面对脱脱率百万元军南下,徐州被攻破,红巾军的彭大、赵均用率残部逃往濠州并反客为主,郭子兴成为了一个小将的局面,他脸上没有一点表情。

    即便看到与郭子兴有仇的孙德崖故意煽动赵均用,利用他将郭子兴抓捕,并幽禁在自己家地窖中时,他也并未难过。

    他看到自己傻乎乎的跑回濠州,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并与郭子兴击败了前来进攻濠州的两万元军,却无任何封赏。

    他还看到了自己回家乡募兵七百人而被升为镇抚,但却为了这一个虚职被迫将七百兵权交给了郭子兴,带着徐达、汤和等二十余人狼狈离开了濠州。

    南下路上,他多次想要返回濠州,不断生病,几欲离世,是自家妹子照顾着他,让他渐渐康复过来。

    兴许是他命不该绝,亦或者是老天看他可怜,他借助红巾军的名头招抚了不少人。

    这期间险象环生,但都被他一一化解。

    再往后,他带着这三千人奇袭横山涧,大破元军,收降七万,编练男丁二万,又拿下滁州这不亚于濠州的城池。

    不同于郭子兴还需要与孙德崖、俞氏、鲁氏、潘氏等人共分濠州,滁州完全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可他没有时间高兴,因为郭子兴被排挤出了濠州,带着一万残兵来投靠他这个拥兵三万的朱元璋。

    郭子兴以官职压他,让他交出三万兵马,他交出去了,可拥兵四万的郭子兴在面对元军大举进攻高邮,并分兵进攻六合时却退缩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元璋主动请缨去解六合之围,但几经交手,六合还是被元军攻下。

    待他回到滁州,郭子兴已经掌控滁州,并将李善长、徐达、汤和等人尽数调离他的身边。

    或许这个时候,他才发现了自己和郭子兴是不可能同心的,因为郭子兴有自己的儿子,不可能完全信任他一个外人。

    这之后,他变了,他开始懂得韬光养晦,开始学会了如何防备他人。

    他帮助郭子兴守住濠州,击退了来犯的数万元军。

    为了化解干戈,他主动做出了曾经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事情,他将缴获的马匹送回给了元军,并成功将元军注意转移到了张士诚等人身上。

    望着自己曾经从正直变得圆滑,观望这一切的朱元璋面无表情,他知道自己还会做更多违背曾经那个自己的事情。

    他安静看着这一切,看着自己从郭子兴手中收回部分兵权,并拿下了和县,挡住了三万元军的反扑。

    他看着郭子兴病逝,看着曾经的自己一步步的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兵权。

    终于,他不受任何人约束,他开始为自己打天下。

    他攻克南京,击退反扑的十万元军,并向东与南开始进军。

    在张士诚投靠元朝,与杨完者夹击自己时,自己从容不迫的击败杨完者,击退张士诚,同时与徐寿辉的徐宋政权一起清剿了江西元军。

    当韩宋失败,察罕准备南下时,他更是为了转移目标,主动通过杨完者去交好察罕。

    那段时间,是他起兵以来最为煎熬的时候,只有自家妹子能让自己安下心来。

    好在察罕死了,自己再没对手,因此他将元朝派来招抚的使臣关押的关押,斩首的斩首。

    即便徐寿辉被杀,陈友谅上台与张士诚一同夹击自己,他也能从容不迫的先打退张士诚,后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

    他一步步的兼并这两个对手,并在解决了张士诚后,动手北伐。

    几年的东征西讨,他彻底将蒙古人赶回了漠北,拿下了许多丢失数百年的疆域。

    河西、燕云、辽东、云南……

    他收复了这些失地,还将逃遁漠北的元廷彻底摧毁,让蒙古人自行削去了帝号,只敢躲在漠西苟延残喘的豺狼。

    看着自己的丰功伟绩,他脸上没有一点波澜。

    他这一路上见到了太多人,从刘继祖到郭子兴、孙德崖、赵匀用、脱脱、杨完者、陈友谅、张士诚、明升……

    这群人中有他的恩人,也有仇人,还有对手,可面对这些人,他都能坦然自若的面对,只有唯独一人,他始终放心不下。

    这时,朱元璋忽然觉得四周的场景在倒流,而他身上的那件圆领袍也在蜕变。

    它看着那明黄色的圆领袍慢慢变成了一件红色的粗布麻衣,头上也不知道多出了什么东西,勒的他头疼。

    他伸手摸去,抓下来的是一块红色的粗布头巾。

    这一刻,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或者说感觉到了什么。

    他抬起了头,看到一个穿着绢布的少女向他走来。

    记忆在这一刻变得清晰,少女的五官也一点点明亮,朱元璋的瞳孔渐渐放大,他没想过自己真的还能再看到她。

    面对自己,她笑着从怀里缓缓拿出了一张粟米做的粗饼,笑得很灿烂。

    “重八,我给你带了烧饼,可香了……”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十,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崩殂,享年七十一岁。

    《明太祖实录》:乙酉,上崩于西宫。上素少疾,及疾作,日临朝决事,不倦如平时。渐剧,乃焚香祝天曰:“寿年久近,国祚短长,子孙贤否,惟简在帝心,为生民福。”

    即遣中使持符,召太宗还京。至淮安,用事者矫诏,即还。太宗不之知也,疾亟,间左右曰:“第四子来未?”

    言不及他,闻雨降,喜形于色,遂崩,寿七十一。遗命:“丧葬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出临三日,皆释服,无妨嫁娶。”

    (本章完)

    
最新网址:www.00shu.la